货币流通被商品流通所决定、所制约。两汉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使得货币在流通领域得到了普遍运用。这里所说的货币包括汉代铸造的各类钱币,甚至还包括黄金。
但无论从使用的规模还是流通的广泛程度来看,两汉五铢钱都是流通过程中的主流钱币。首先通过统计汉墓出土钱币数量、墓葬形制规格、墓主人的身份信息以及社会地位来反映汉代财富的积累,即汉代随葬钱币在数量上的一般规律;再结合大量随葬汉代钱币的平民墓葬和低等级贵族墓葬的具体方位探讨汉代钱币的流通区域的变化与发展。
汉代钱币的流通问题
一墓葬出土汉代钱币的流通范围
财富的积累是钱币流通的结果。汉代个人财富多以钱的形式来说明,即用铜币的数量多寡来表示。
民间财富的积累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将货币财富简单地贮藏于钱库之中,即窖藏钱币;另一种就是大量的货币陪葬。收集部分保存较为完整的汉墓出土钱币数量的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汉代达官贵人以及民间货币财富的积累情况。
BitMEX联合创始人:美国对加密货币的打击反映了政府通过防止逃往加密货币来将大众留在传统系统中:金色财经报道,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所 BitMEX 的联合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Arthur Hayes在接受 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人的财富将被货币贬值逐渐蚕食。?
Hayes认为,由于全球最大经济体积累的巨额公共债务,各国政府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印钞“通货膨胀”。?因此,避免法定财富逐渐遭到破坏的唯一方法是获取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资产,例如加密货币,其购买力与能源成本相比不会下降。美国对加密货币的打击反映了政府试图通过防止他们逃往加密货币来将大众留在传统系统中。[2023/5/3 14:39:35]
1汉代半两钱的流通范围
汉代半两钱的流通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域。具体来说,汉代半两钱主要流通于川渝、陕西、河南以及湖北等地,川渝地区的钱币流通主要集中在成都附近。位于绵阳的木板墓,长7.7米,宽5.4米。出土铁斧、铜钱、陶罐、漆皮等文物,该墓葬出土可辨认的钱币50余枚,均为汉代半两钱。
于成都东北郊的西汉墓群出土大量西汉半两钱,计1458枚,其中重庆忠县M1为一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南北两边有熟土二层台,其葬具结构不明,有棺、椁的木痕。长3.54米,宽1.84米。出土半两钱612枚。
这片区域与邓通铸币地点四川雅安市荥经县宝子山很近,可以推测,川渝地区的钱币生产与邓通铸币有关;陕西地区的钱币流通集中在长安及其周边,位于陕西凤县梁鹿坪的西汉墓为一座夫妻合葬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口大底小,墓顶距地表约3米,土圹长3米,宽2.5米,出土西汉半两钱3000余枚。
位于陕西耀县的三座西汉初期墓这三座墓共出土西汉半两钱枚。长安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该地区经济发达,贸易繁荣。来自全国各地的半两钱都在这里流通,但流通钱币的主要生产地为长安及其周围地区。
2西汉五铢钱的流通范围
西汉五铢钱的流通范围比汉半两钱有了明显的扩大。具体来说,西汉五铢钱主要流通于陕西、河南、山东、两湖以及江浙等地。
陕西地区西汉五铢钱的流通依然集中在长安以及其周边。位于咸阳市兴平县的咸阳织布厂汉墓群,共清理了16座墓葬,其中14座墓葬中出土西汉五铢钱,共计171枚。
来自全国各地的五铢钱都在这里流通。自汉武帝收回铸币权后,全国流通的五铢钱的生产地均为长安及其周边一带,然后通过各种流通方式流通到全国各地;河南地区的西汉五铢钱流通区域集中在洛阳周边以及南阳盆地,位于南阳。
二汉代钱币的流通方式
汉代钱币的流通方式主要为收入和支出。汉代钱币的收入主要是从百姓手里收取,以铜钱表示。其收入的渠道丰富。
1汉代钱币的收入
汉代税收主要是征收铜币,主要包括人口税、田税、户税及车船税等。人口税主要为口赋和算赋。口赋又叫口钱,对7到14岁的未成年人征收人头税20钱,汉武帝时期增加至23钱。
商品贸易收入。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在两汉时期,市场上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是用五铢钱来兑现的。
人们使用五铢钱进行交易,实现了货币的流通。汉代的商品贸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的市场贸易和的各地区的相互贸易;二是中央政府组织的对外贸易。
2汉代钱币的支出
这些墓主可能都是军人。其中出土钱币2258枚,墓主应为军中一名官员。其次,物质给养的支出虽然不是直接以钱币的形式表示,但是筹措这些军用物资的方式大多数还是通过购买获得的,需要大量钱币的流通来实现。
漠北一战汉朝就损失了十几万匹军马,汉军对军马的需求量可想而知。如此多的战马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饲养,这中间大多数环节都要依赖铜钱的支出实现,因此钱币实现了流通。
除此之外,战死士兵的抚恤;玉门关、阳关、长城等军事设施的建设与保养等,又是一笔天文数字的支出。
汉代货币思想以及钱币的购买力
两汉时期,钱币的形制虽然发生了诸多变化,但是其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一直保持着流通,并对以后的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围绕铸币权的归属、实物替代以及货币的重要性等问题产生过很大的争论。
通过对汉代货币思想的梳理以及对汉代钱币购买力的衡量,探究钱币在汉代百姓生活中的影响。
一汉代货币思想梳理
1围绕铸币权归属的争论
汉初,百姓刚经历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万物凋零,急需休养生息。汉高祖着眼于当前,面对又一次下放铸币权到民间的做法,贾谊和贾山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铸币权应该由国家所垄断。
贾谊指出放任民铸会诱民犯罪,社会不安定因素大大增加。根据《汉书·食货志》的记载,贾谊上书说如果有人在法定的铸钱材料铜锡以外添加其他金属来偷工减料的话,要判黥罪。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许多人选择铤而走险,这样社会上的黥罪犯人就会越来越多,有的地方甚至到了“一县百数”的地步。
贾谊还认为,放任私铸会造成币制混乱。政府对于混乱的币制也是有心无力,最后也只能放之任之。
放任私铸还会促使农民弃农采铜铸钱,导致“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严重妨碍了农业生产。
因此贾谊提出铸币权应由国家垄断。他认为只收回铸币权还不够,禁铜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放任私铸在任何时代都是损害经济发展的措施。汉初放任私铸的做法在短期内确实缓解了汉初经济凋敝,钱币流通不畅的局面;但从长远来看是统治者的重大失误。
正如贾谊所说,这样做会造成币制混乱,老百姓在毫无立法保障的情况下使用这些私铸钱币极其不便,最终导致对钱币的不信任;放任私铸使农民不能安心生产,社会犯罪率明显升高。
大量发行私铸钱,必然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对民间尤其是那些底层百姓是一种剧烈地掠夺,最后发展到百姓弃税、起义,成为国家的不稳定因素。
2实物替代货币的争论
这一争论出现在汉平帝时期。御史大夫贡禹②认为铸钱产生了很大的弊病:第一,铸钱采铜阻碍了农业生产,一年有十万人不耕种而是去开采铜矿,造成七十万人挨饿;第二,造成了环境问题,可能是导致水旱之灾的重要原因;第三,百姓因为盗铸获罪的人很多;第四,贫富差距拉大并且让人们产生了对金钱的欲望。
以上提倡实物代替货币的观点归根到底是片面夸大了货币带来的危害,将经济发展带来的更深层的社会矛盾统统归罪于货币。殊不知他们提出的无论是“布、帛及谷”还是龟贝同样都是货币。既然使用货币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危害,那使用布、帛、谷以及龟贝等实物货币依然避免不了这些危害。更何况实物货币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们不易保存和分割,价值小而数量巨大,难以担任理想的商品交换媒介。
二汉代货币购买力的衡量
购买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总额。因此,货币购买力只能是用商品和劳务来衡量。本节采用最直观的、文献记载最丰富的粮食价格来作为衡量汉代货币购买力的标准,通过对文献上记载的粮食价格进行统计,了解汉代钱币的购买力水平。
文献上的记载多是极端的粮价,当社会动荡的时候粮价会大幅度上涨,一石粮食的价格从数百到数万不等。
西汉初年、两汉之交以及东汉末年是货币贬值的高峰时期,也是货币购买力最低的时期。这些时期内,粮价动辄上万,两汉之交为了交易方便甚至直接以黄金定粮价。西汉文帝到元帝时期是汉代货币购买力最高的时期,最高达到“谷石五钱”的伤农地步。
即使是灾年,粮食价格也维持在数百以内。两汉时期丰收的年份货币购买力相差不多,除个别时期粮价极低外,其他丰收年份的粮价都在一石三十到八十钱之间。由此可见,东汉在经济修复和承受能力上与西汉是有差距的。
正常情况下两汉的粮食价格都在一石两百钱以下,如果不考虑米和粟之间的差价,东汉的粮价比西汉的粮价贵三十到四十钱。换句话说,东汉的货币购买力要弱于西汉的货币购买力。
随着西汉国力日益增强,其、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最直观的表现是五铢钱的流通范围从汉文化的中心区域分别向南,向北,向西扩展,这种扩展不是零星的扩展,而是有一定规模的扩展。
最后在东汉形成了西到酒泉、嘉峪关甚至西域,南抵南海之滨,北达鲜卑等少数民族部落聚居地的广大流通区域,为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