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毛振华
交易平台和数字钱包国内用户交易叫停、“矿场”大规模关停、数字货币兑换人民币渠道被封堵……曾经疯狂的数字货币炒作及“挖矿”乱象,在国内偃旗息鼓。
不过,一些打着艺术品旗号的NFT(非同质化代币)炒作者与元宇宙概念结合,大有接棒的趋势。
索菲亚的设计师创作的一件艺术作品,以NFT的形式拍出近688,888美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区块链这本好经不断被念歪,关键就在于被热衷投机的少数人利用,形成不良炒作风潮。要让区块链回归助推发展的技术动力源,就要在社会化应用上大胆尝试,形成示范,达到抑制炒作的目的。
21世纪经济报道:须用央行数字货币来满足对精准货币政策操作的需求:6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文“2/3受访央行正在试验或测试 详解央行数字货币六大优势”。文章表示,越来越多的央行对数字货币进行研究和开发测试,数字经济发展催生了创新货币。传统电子货币存在许多缺陷,必须用央行数字货币来满足数字时代对精准货币政策操作的需求。文章认为,数字货币有无需生产、仓储或运输,发行后直接存入指定账户,可以更好监督货币流通情况,赋能央行更加精准地实施货币政策,更好执行负利率货币政策,提升公开市场操作和银行间同业交易效率,在危机时降低流动风险等诸多好处。[2021/6/23 23:58:50]
炒币退潮日趋回归理性
曾经处在灰色地带的数字货币炒作及挖矿,在国内政策重拳之下走向末路。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番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21年9月24日,央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数字货币和相关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动态 | 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全流程专利申请完毕:据公开信息,截至2月20日,在数字货币方面,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申请了65个专利,央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申请了22个。最新一条对外公示的专利名称为“一种数字货币的生成方法及系统”(于2019月8月29日申请,2020年2月4日公示)。至此,央行有关数字货币的发行全流程专利都已经申请完毕,包括生成、流通和回收。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对于数字货币的进展已经进行过多次积极表态,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持续趋严的监管思路或将为数字货币的快速落地奠定基础。数字货币或将凭借区块链技术,以其可追溯性等特点,重构金融体系,巨大商业机遇孕育待发。(金融界)[2020/2/24]
“非法”定性一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价格连日应声大跌。“不敢想象,如果交易平台还是开放125倍合约的话,在这种跌幅下,血本无归仅需要几分钟。”曾经参与过数字货币投资的刘鹏坦言。
声音 | 互金协会李礼辉:虚拟货币可成为数字货币金融资产的计价工具和支付工具:据财经网消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提出,金融科技创新构成新的态势,我们要关注的是基于数字技术的虚拟金融工具有可能规模化,虚拟货币可能成为数字货币金融资产的计价工具和支付工具,算法和算力可能构成数字金融市场的定价权。此外,他建议要固守金融的本源,金融科技推动创新和进步,也伴生风险和隐患。区块链、大数据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这有可能会导致技术的垄断风险和道德风险。[2018/11/14]
数字货币投机炒作之风被及时叫停,防止了局部风险演变成社会化风险,一般投资群众的利益得到了有效兜底保障。除了交易平台忍痛告别国内市场,曾经众声喧哗的“币圈社群”普遍用户数锐减或直接关停,越来越多投资者选择离场。
韩国发布对数字货币交易所和银行的官方指导方针:韩国政府已经正式发布了两套针对数字货币监管措施的指导方针。除了此前报道的1月30日完成实名制之外,政府还公布了针对为数字货币交易所提供服务的银行的反指导原则。具体规定为“如果交易金额超过每天1000万韩元,7天超过2000万韩元,或者短时间内发生频繁交易,应向金融监管当局(监测机构)报告。如果涉嫌,银行可以终止交易。”[2018/1/24]
活跃一时的“币圈”媒体也哀鸿一片。“币世界”等区块链新闻客户端关停下架,由于从业者不再看好行业前景,主力“写手”纷纷选择离职。据业内人士透露,行业繁盛时,有的公众号阅读量哪怕只有寥寥几百,也能靠吹嘘数字货币项目方,拿到动辄数万元到几十万元的赞助费或赠送币,这种看似逍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仍有少数人抱有幻想,想方设法“搭梯子”注册海外账户,试图继续炒作。半月谈记者在微博等平台上发现,有自媒体仍在触碰“高压线”的边缘挣扎,介绍如何注册海外账户炒币。
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伊夫斯?梅尔施:加密数字货币倒逼银行改革:欧洲央行(ECB)的一位执行委员警告称,比特币价格的不断飙升将会对欧洲金融稳定构成威胁。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伊夫斯?梅尔施(Yves Mersch)表示,比特币和其他类似的、未经监管的加密数字货币将会对已建成的金融秩序构成威胁。在接受德国报纸《Boersen Zeitung》采访时,他警告称,比特币完全是投机性的,这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2018/1/2]
NFT+元宇宙:投机炒作并无价值支撑
数字货币炒作看似沉寂下去了,但市场并未归于平静。最近,打着艺术品旗号的NFT引发关注,它与元宇宙概念联动,形成了新一波炒作热潮。
“元宇宙最早是在资本圈轰动,促使概念爆红的原因莫过于‘财富效应’。”《元宇宙通证》作者邢杰说。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大多数人心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疯狂。数据显示,一些较为主流的元宇宙项目,在虚拟土地上的销售额总计收入高达1.06亿美元。一块虚拟土地的价格近期被炒上430万美元,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元宇宙世界里,每一块“土地”、每一栋“房屋”之所以能被炒作,在于其“稀缺性”和“独特性”,这归根结底与NFT密不可分。NFT,直译为不可互换的代币,也就是非同质化代币,与它相对的是可互换的同质化代币,例如比特币、狗狗币。代币依附于区块链,使用智能合约进行账本记录。同质化代币的同种类每一枚代币的属性一样,NFT则不同,它本质上是一个技术,一种标记原生数字资产所有权的方法,不能互换。
随着NFT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炒作愈发离谱。NBA球星库里花18万美元,购买了一个看上去十分简单的NFT像素头像。曾天价拍下巴菲特午餐的孙宇晨,甚至宣称以1050万美元购买了一个付费NFT头像。
每个NFT项目尽管有唯一性,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却可以有无数个NFT。因此,炒作NFT以及依托NFT的元宇宙土地、房产等,与炒作数字货币在本质上并无不同,都是依托区块链技术,需要接盘者追高才能获利。
“如果忽视技术发展规律,不切实际地炒作相关概念,很可能会导致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反而会延缓元宇宙的发展建设和应用落地进程。”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火大教育校长于佳宁指出,之所以有炒作乱象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元宇宙发展处于较为早期的阶段,行业发展不规范;另一方面,资本大量涌入后,有公司为蹭热点、赚快钱,进行不切实际的宣传,通过市场操纵人为拉高资产价格,随后高位抛盘。这完全是投机炒作,没有价值支撑。
回归技术初心,驱动美好生活
元宇宙带给股票市场的乱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深交所对因元宇宙涨停的“汤姆猫”发送了关注函,要求其说明现有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与元宇宙概念的关联性,是否存在蹭热点、炒概念、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汤姆猫”在回函中承认,元宇宙是一个非常宏大而遥远的愿景,公司当前的游戏产品与理论上的元宇宙存在很大差距。
尽管当下围绕元宇宙及NFT存在不少炒作行为,但并不能据此完全否定技术创新的价值。以NFT为例,它可以应用在知识产权领域,用以代表一幅画、一首歌、一项专利、一段影片,帮助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进行“版权登记”;可以应用在实体资产上,例如房屋,用作资产的流通;可以用来记录和证明身份,如验证身份、驾照、学历证书等,以数字形式进行安全保存,防止被滥用或篡改;可以用于金融票据,不仅能够确权,还便于追踪;还可以应用在票务上,如演唱会门票、电影票等,用来标记不同的座位号。
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确权是一大难题。依托区块链技术的NFT具有可追溯、不可替代等优势,有助于实现全链条的产权追溯,这才是区块链技术发挥价值的应有之义。
元宇宙也是同样的道理。抛开土地、房产买卖,人们可以在游戏世界中创造出媲美现实的场景和人物画面,更强大的游戏引擎能够实现更具人性化的智能交互体验。技术设备的成熟,将人们与虚拟世界的距离拉近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区块链技术架起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桥梁。这样的元宇宙,显然是令人期待和向往的。
于佳宁说,元宇宙涉及哪些具体领域,目前业内尚无确切定论。但公认的是,元宇宙概念尚处于萌芽阶段,几乎融合了所有高新技术。元宇宙作为数字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推动社会经济往更高层次进步的发展新空间,也将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
因此,相关部门在对上述投机炒作保持严厉打击的同时,还需用辩证的眼光,认真审视区块链技术及元宇宙的创新驱动作用,为真正的创新提供包容的环境,使其服务于人们的美好生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