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报道,非洲国家喀麦隆民众近年来热衷于美白,明知道美白产品对皮肤有害却依然大量购买。这其中,最主要的美白成分就是对苯二酚,而它不仅会致癌,还有引发基因突变的可能,属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实际上,热衷美白的不只有喀麦隆人,非洲大陆到处都洋溢着一股美白之风。在Facebook上随便一搜,就有一大堆讨论,至今还保留着很高的热度。
但非洲人由于肤色过于黝黑,美白方式也和亚洲人有所不同。咱们只需要敷面膜、涂面霜就行了,他们要想变白,得用漂的。
对于非洲老一辈人来说,最简单的漂白方式是使用面霜,便宜又耐用。但非洲的经济水平大家都知道,肯定用不起那种正规品牌的面霜,大多是小作坊非法调配的,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这些产品通常都含有铅、汞等有害成分,基本都能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涂在脸上确实显白,不过是惨白,卸妆之后更是惨不忍睹,具体可以参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这也是为什么非洲人会对美白产品上瘾的原因,当你白过之后,就很难再接受自己黑的模样了。更别提被廉价美白面霜毁容后,需要更加厚重的漂白剂才能遮住脸部的瑕疵。
如果长期使用这些产品,其中的重金属物质还会损害呼吸系统、肾脏乃至生殖系统,进而引发呼吸道疾病、癌症,怀孕的女性还有可能把素传给胎儿,导致他们先天不足。
非洲年轻女性对美的追求更加强烈,更喜欢通过吃药或打针的方式让自己变白。在尼日利亚旧都拉各斯,有不少专门为顾客注射谷胱甘肽的美容诊所,这是一种抗氧化剂,美白作用一般,倒是能提亮肤色。
价格方面,一个注射疗程约合420美元,这还是郊区的价格,市区要高出不少。而尼日利亚的最低月工资只有50美元。也就是说,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尼日利亚女性,至少要不吃不喝搬砖6个多月,才能支付得起一个疗程。
值得一提的是,尼日利亚在非洲还算比较富裕的国家,其他国家的收入水平可想而知。而且相较于其他人种,非洲人需要用到更多的美白产品才能把自己漂白,所以她们才会使用那些有但廉价的三无产品。爱美不是病,穷才是。
有人好奇,非洲不法化妆品泛滥成这样,政府都不管管吗?怎么说呢,政府名义上是禁止的,像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这些国家,都严令禁止含有高剂量铅和汞的美白产品,但执行起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就拿西非国家加纳来说,美白产业每年能创造数十亿美元的收入,政府要是管得太严,恐怕会打击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再加上当地女性对美白的狂热和执法力度较低,就算用完以后出现皮肤溃烂,美容医院和小作坊很大概率也不会受到惩罚。
权衡利弊之下,政府只能通过倡导正确审美价值观的方法,委婉地劝人们不要过度使用美白产品。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说,过度痴迷美白确实是殖民主义的副作用。
非洲国家大多经历过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由此形成了“白人至上”的思想观念。他们普遍认为,皮肤越白的人社会地位越高。社交媒体上的非洲网红和明星大多也肤色较浅,导致非洲人越来越喜欢美白。
美国学者亚巴·布莱表示,美白被非洲人视为获得特权的方式之一,肤色和地位往往保持一致。但实际上,只有他们自己这样认为。
走过维密大秀的肯尼亚超模内森亚纳也说过,她在国际社会的接受度,要比在国内高得多。希望人们可以丢掉对白皮肤的滤镜,开始欣赏黑皮肤的美。
只是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啊?别说黑皮肤的非洲人了,就连黄皮肤的亚洲人,还一心想要变白呢。就拿印度总理莫迪来说,为了美白每天要吃5个从中国省进口的蘑菇,价值人民币6900元。
这哪是蘑菇啊,这分明是灵芝啊。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