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货币国际化基础理论”和“货币惯性理论”是什么?_WEB3:COIN

引言

“货币国际化基础理论”和“货币惯性理论”是什么?本文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货币国际化基础理论

跨境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理论

跨境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理论指的是货币在国际贸易时发挥计价结算功能时构成的市场抉择体系,币种的选择体现了国际货币的优胜劣汰,其背后往往蕴含着国家间经济金融实力的对比。一般来说,国际贸易结算中企业往往会选择发达国家货币作为结算货币。除此之外,跨境交易主要参与者偏好交易费用少、适用范围广、兑换便捷的货币类型。学者从产品特性差异、贸易对手区分、交易成本等多个角度对跨境贸易货币抉择展开分析。麦金农根据跨境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差异,将其划分成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两种,相对来说前一类商品呈现多样化,而后者则趋于同质化。

他指出,这两类产品的跨境贸易中,出口商议价能力存在差异:在初级产品交易中,出口商议价能力较弱;而在制成品的交易中,出口方占据主导权,所以在交易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自己国家的货币。在麦金农理论的基础上,斯文·格拉斯曼通过对1968年瑞士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了贸易结算的货币选择,发现:在出口方面,以出口贸易额衡量,66%的贸易以本币进行计价结算;

瑞士央行经济学家:区块链不适合CBDC:金色财经报道,瑞士央行首席经济学家Carlos Lenz表示,区块链是比特币 (BTC) 等加密货币的基础技术,并不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正确解决方案。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功能对于像数字法郎这样的由国家控制的数字货币来说效率不高。[2021/6/26 0:07:30]

而在出口方面,本币结算的贸易量仅占26%。总结了出口方货币计价、进口方货币计价与第三方货币计价三种模式,认为优先考虑出口国本币作为计价结算工具,其次为进口国本币,第三方货币较少被考虑,也被称为格拉斯法则,但贸易主体均为发达国家。克鲁格曼则聚焦交易成本,指出货币在全球使用时也会有规模效应,也就是说当一种货币被频繁在贸易中使用时,交易成本呢的均值就会不断降低,进而这一货币更有可能会被跨境贸易主体选为计价结算货币。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顺差持续增加,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机电类产品占出口额一半以上,高新技术类产品占比也在逐年上升,2019年这一数值达到28.3%,企业议价能力在沿线国家中较强。中国积极推进汇率改革,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币值出现较大波动。人民币也满足了经济规模足量、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等要求,随着人民币认可程度的不断提升,极有可能成为成为美元替代品,在区域内发挥更大的结算与计价职能。

Justin Sun地址从BNB Chain提取超1000万稳定币转入CEX:金色财经报道,据链上分析师余烬监测,孙宇晨地址在BSC上赎回部分稳定币流动性,然后将赎回的507万枚BUSD 、17万枚TUSD、7万枚USDT转入Binance,将500万枚USDD转入Huobi。[2023/6/21 21:52:12]

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最高形式,这一理论为研究货币区域化提供了基础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失效,美元多次出现恶劣波动,针对各国关于采取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争论,蒙代尔首次提出浮动和固定这两种汇率制度互相存在一个最佳的区域分解,他认为可以找到一个组合,存在单一同种货币或者几种货币,被选择为最优货币内部的互相交易使用固定汇率,而与其他货币进行交易则加入浮动汇率,这就是最优货币区理论。

各国之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既可以通过区域内要素流动性自行解决,也可通过调整不同币种间汇率来实现,控制区域内通胀水平和稳定就业率。蒙代尔最先提出将要素流动性作为判断建立货币合作区的标准。后来,麦金农认为在判别能够构建最优货币区时要考虑经济开放度这一因素,他指出当较为开放的国家之间可以组成最优货币区。此后,是否成立最优货币区的判别因素也融入了肯宁、英格拉姆和哈伯勒的相关研究成果,涵盖了产品种类、金融一体化程度和通货膨胀差异水平等因素。

Upbit运营商Dunamu旗下区块链部门推出区块链节点服务Luniverse NOVA:金色财经报道,Upbit运营商Dunamu旗下区块链部门Lambda256宣布推出区块链节点服务Luniverse NOVA,该平台提供的高度可互操作应用程序接口(API)能帮助开发人员在以太坊和 Polygon 网络等公共链上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并且提供基于节点数量和数据请求调用量的定价选项。(prnewswire)[2023/4/17 14:07:15]

刘瑞以8个东北亚、东南亚、中亚以及南亚代表性国家为例,通过OCA指标贸易开放程度、利率、通货膨胀水平对货币合作区建立有显著影响。吴长虹通过OCA单一指标的原则发现人民币除经济规模这一指标符合在“一带一路”实现最优货币区,其他指标在不同国家差异较大,因此可以按照适宜程度将整个区域划分为数个子区域,在子区域内推进货币合作。

而郭晴等对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与美方、欧洲国家进行比较,指出从经济冲击理论来分析,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较为类似,可以先着力于推进“一路”人民币的区域化,在此基础上向“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扩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行的货币相比,人民币更具竞争力,拥有成为区域内主导货币的潜力。

声音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要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来推动区块链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示范区发展:第二届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论坛”在沪举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认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要打造成改革开放新高地、生态价值新高地、创新经济新高地、人居品质新高地,关键在人才,要练好内功,吸引人才,要建立高效、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要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来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示范区发展,推动绿色金融的业态在西虹桥发展,打造成为绿色金融科技发展的示范区域。[2019/11/5]

人民币现阶段无法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但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区域货币合作提供了政策指导,指明了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区域阶段性发展目标,以何种货币合作模式在现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可根据沿线国家的情况,以多重货币联盟模式为指导,按照可适度指标划分成不同区域,在最适宜的区域上推进货币统一,分步实现人民币在全区域的一体化。

声音 | 美联储委员会前经济学家:比特币可能会下降至1000美元:据Washingtonexaminer消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经济学家,德保罗大学金融学教授拉蒙特布莱克(Lamont Black)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比特币的交易就像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类别。”布莱克称比特币可能会下降至1000美元。并解释在2017年初,比特币的价格只有1000美元。布莱克认为在市场稳定前回到这一水平是合理的。但布莱克也表示:“我对比特币的长期前景依然乐观,但我预计不会出现指数级增长。我认为比特币在未来的‘区块链经济’中扮演着一个角色。随着更多加密货币和其他区块链应用程序变得‘合法’,比特币可能成为在这些不同投资中转移价值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2018/12/4]

二、货币惯性理论

惯性本来是一个物理名词,它代表的是物体会偏向于维持原有的运动状态,除非从外部给予一定的作用力,可以用来衡量物体抵抗自身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同样地,这一理论也适用于国际金融与货币经济学领域,在一定时间内,即便出现功能与效能的货币,但对用户的选择行为的影响较小,这可能是由网络外部性和变化成本这两个因素导致的。金和和弗兰克尔采取将被解释变量滞后一阶作为货币惯性来研究欧元是否能够超越美元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他们认为短期货币惯性是重要的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产出份额影响最大。

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可以理解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形式,任何一个消费者行为依赖于同一网络中其他用户行为。这是因为,网络外部性产生的价值是由用户数量决定的,当使用同类产品或者可兼容产品的人越多,它的价值也会随着提升。

原有用户从使用某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与现有用户规模数量正相关,原因在于如果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当用户人数变多的时候,原本使用产品的用户就可以在不支付任何额外成本的时候就能够得到产品后来新增加的价值。网络外部性也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自有价值”,指的是当不存在新用户的时候产品自身所带的价值;二是“协同价值”,代表的是原来的用户在有新用户时所得到的那部分价值。

杰弗里·罗尔夫斯的研究最先涉及网络外部性,但并没有给出明确提出此概念。卡兹和夏普罗指出,网络外部性可以给用户带来规模效应,即如果一种产品对一个消费者的价值随着其他消费者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时,就可以说这种产品或者服务具有网络外部性。

货币产生网络外部性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效应,随着能够接受这一货币的人数的增加,货币就能更频繁地流通,因此它就会被更多地采用在交易过程中;二是间接效应,如果在报价过程中越多人使用这一货币,那么在交易过程中用户面临的风险就会更小,货币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尺度的功能。

所以,一种货币从诞生一直到被很多用户所使用需要漫长时间,但是在被选择之后,货币就能够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性能优化,会吸引更多人选择,形成一个正循环。而还在抉择使用哪种货币的用户也会有从众心理,倾向于选择大多数人使用的货币,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货币的价值更高,预期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定时期“中心”国际货币往往只有一种,这是因为:一是多个货币网络存在交易成本高,可能存在货币网络不兼容而导致的不同网络用户彼此间货币的不接受;二是没有政府强制力时,使用范围大的货币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吸引更多的用户,于是不断扩张的用户规模会加强该货币职能,直到将其他的劣势货币从市场上驱逐出去。

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指的是用户为了转换自己持有的货币必须多支出的成本。货币持有者在考虑进行货币转换时应该要综合考虑交易成本、学习成本、其他不确定因素。王慧、刘宏业认为,当转移成本高于收益时,则用户会对当前货币网络产生依赖,尤其是当前所使用的货币具有较强的网络外部性时。

从国际货币的变更进程来看,美元在其经济、贸易规模方面远超英国后,仍经历了漫长时间成为国际货币,理由就是网络外部性和转换成本会一同发挥影响导致出现路径依赖和正向循环。按照这一思路,现阶段以美元为基准的国际交易模式已经建立,即使存在和美元发挥相同作用的货币,依旧难以替代美元的国际地位,因为用户担心使用其他货币可能产生额外成本,这使美元在国际货币竞争中占领优势。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3:66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