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手冢治虫、“八大王”和被大众催生出的《合资法》_DEDE:DED

文|Dedee

“1978-1988那十年”的第五篇来了。继续书接上文,聊聊1982年发生的一些人与事。乍一看,这年发生的一些事儿的确有些平平无奇,但又的确有些不太一样。

1982年2月,央视《西游记》剧组成立,5个月后,杨洁与王崇秋夫妻凭着一台摄像机,拍出了《除妖乌鸡国》这一集,并赶在十月一日,在央视成功试播,引起了一波小轰动。

几乎是同时,山东电视台也对四大名著上了心,开始边拍边播山东人最引以为豪的《水浒传》。

不过,山东电视台的拍摄手法有些奇特——并不是直接拍摄《水浒传》,而是通过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等人物为主的水浒人物传,来展现水浒故事。

但这一年国内最热的电视剧……其实不能叫电视剧吧,是霓虹在1965年制作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森林大帝》,是1981年被央视正式引进国内的——这部52集的动画长片在国内官方媒介其实只播了26集就被腰斩债见,成为了无数70后的白月光,也让中国人见识到了美影厂之外,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森林大帝》并不是中国引入的第一部霓虹动漫作品。

通过电视,中国人开始重新认识并审视这个隔海相望上千年,动手动脚近百年的复杂老邻居,并开始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多年的某些常态,生出不可抑制的好奇心和模仿欲。

于是,在市场经济未被普遍认可的大环境下,有人超前越轨了。

比如著名的快乐水公司。

在被允许内销的第一时间,快乐水马不停蹄地在北京各大商场开搞诸如送餐具送气球等推广活动——也是中国当代市场的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可这些如今看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营销策略,让北京各大媒体反弹强烈,甚至引得外经贸部做出了停止快乐水内销的决定。

还有大把比快乐水撤柜还要惨的事件与人,比如温州乐清柳市的“八大王”。

这八人之所以可以成功发家,其实与改革开放初期,白电飞速发展密不可分。

当时的柳市,通过柳市通用电器厂旗下门市部或车间的不断发展壮大——全国闻名专门制作、销售低压电器等相关产业链的柳市镇五金电器市场,由此诞生。

就是这个镇级市场,出现了全国闻名的“八大王”。

1982年,遭遇曲折前路的不仅仅是个体经济,还有举全国之力的轿车合资项目。

一年前,大众公司刚来华商定了年产2万辆轿车、10万台发动机的小项目。一年后,就有人对这个小项目提出了质疑,甚至直接向中央反映,认为“轿车是高档消费品,不符合中国国情”,要求撤销项目。

幸好老将饶斌斗争经验丰富,一边请上海方面和项目组对“小项目”进行详细汇报与综合评估,另一边写信向中央澄清事实,使得小项目幸免于难,终于在几年后成功变身成让全国车企眼红得不要不要的大项目。

是啦,小项目的核心就是“大众桑塔纳”。

自1978年底开始,中德双方就这款车从车型开发到生产方式,从法律问题到专利保护,已battle了整整4年——终于在1982年有了质的飞跃。

一方面是中方最终敲定合资车型,即还在开发中的大众B级轿车桑塔纳。看中它的原因很简单:尺寸正好,结实耐用,结构简单,生产方便——虽然后座空间有些小,官车还差点意思,但做公务用车和出租车已是绰绰有余还有找零。

此外,专利保护也是双方谈判互动中不可绕过的硬茬儿。

据原德国大众第一任驻京首席代表李文波回忆:当时大众给了16个专利,但是等了好几个月硬是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就在他和身后的狼堡快发飙的关头,中方羞答答地告诉他:不好意思,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专利保护,所以你们给的这些专利根本就没地儿去登记保护,更不用说什么专利法了。

李在知道真相后泪目了,才明白自己要背负的任务要多艰巨有多艰巨——不仅仅合资造车,还必须要顺便帮助中国合作建立专利保护体系。

最终,大众方面找到了专门负责对外援助的德国对外经济合作部。后者将成立专利保护系统,当做是1980年代德国与中国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

算是买一送一吧。

也因此,大众内部高层对这个海外“小项目”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一方认为:中国不仅经济基础差,法律等其它硬件也不行。且这批合作生产的量不大,不能说是无利可图,也称得上是人道援助,还是别搞了。

时任董事长多克尔·哈恩为首的另一方认为:中国的经济会不断发展,与他们合作是大势所趋,虽然眼前吃小亏但将来一定赚大钱。

为了增强双方合作的信心,充分了解引进车型的性能与结构,中德采取了一种“技贸结合”的新方式:即一边谈判,一边购买部分桑塔纳轿车的散件进行试组装。

于是,1982年6月,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先签订了试生产100辆桑塔纳协议。这100辆桑车不仅用来给国内用户试用,听取意见,也成为大众专家在国内试车,了解情况的试装车。

正是这100辆桑塔纳试装车的相关组装协议和购货合同,促使国内零部件产业逐渐成体系化、规模化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粗放制造的旧时代正式落幕。

试装车一亮相,就彻底颠覆了中国老一辈汽车人,尤其是一线老工人的造车理念,因为“实在是太漂亮了!”

当然,1982年的中国也反向做了一笔“出口大单”。

这笔大买卖,就是将电影《少林寺》的拷贝,成功卖给了港澳台及海外院线。

1982年1月21日,距离过年还有4天,《少林寺》首先在香港公映,成为了第一部在香港上映的内地功夫片,一个半月内成功创下了1616万港币的超高记录,打破了当时香港功夫电影的历史最高票房纪录,也是当年香港票房的第四名——与第三名《难兄难弟》只差了50万港币,且后者连续放映了近4个月,是当年放映时间最长的新片。

见惯了电影大场面的香港观众,之所以喜欢《少林寺》,是因为这部内地功夫片和之前邵氏、嘉禾等公司曾力捧的张彻师徒、袁家班、“两条龙”等截然不同,彻底打破了旧式武打片中那种纯表演的花架子与镜头与特技的卖弄。

李连杰一招一式刚柔相济,于海螳螂拳出神入化,胡坚强地趟拳腾落舒展,于承惠醉剑游龙似凤……他们真实淳朴的一招一式,让观众明白了什么是真·硬功夫电影,经得起反复推敲与琢磨。马老师与他们相比,就是癞蛤蟆硬装小青蛙,长得丑还玩得花。

1982年,国家正式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新政策。

新市场新时代的浪潮向中国席卷过来,不少人试着开始乘风破浪,还有不少人依旧站在原处,被大大小小的浪花冲得无所适从,无法适应。

收音机时不时飘出汪明荃自信甜美的歌声,唱的必然是“未怕罡风吹散了热爱,万水千山总是情”;

时髦青年比照着皮尔·卡丹和他的时装表演队,纷纷给自己的衬衫和连衣裙塞进厚厚的垫肩;

中国男子羽毛球队果然如美国人所预料的那般,夺得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汤姆斯杯;

李宁则在第6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拿下了单杠、自由体操、跳马、鞍马、吊环,和全能6项冠军,创造了世界体操史神话;

邓公会见撒切尔夫人,强硬阐述了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国两制”原则。后者走出人民大会堂跨下台阶时,被自己的高跟鞋绊倒在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5:25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