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雅玲,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
5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至今,人民币极端贬值经历了三个波段之后,到目前人民币正在经历升值技术规律的主观与客观修复期。纵观人民币升贬行情的变化,其中市场针对性炒作情绪是刺激人民币贬值的环境氛围,而人民币结算方式的海外存量是投机顺势套利炒作,但这致使人民币贬值超乎寻常,甚至期间既违背我国自身经济周期与逻辑现实,更背离美元升贬常识与对标常识关系。人民币被投机是特征重点,也是市场值得警惕不利于经济恢复的干扰因素,未来市场应及时修正与调整汇率波动的技术、常识与逻辑的主观意愿使得汇率正常化理解与对接常态化。
首先看人民币极端贬值因素的外因性,其中投机推波助澜是关键因素。目前我们总结人民币极端贬值行情的规律与事态不难发现,海外投机推波助澜是主要情绪刺激。一方面是海外三个波动阶段人民币贬值区分明显,总体通常是周五踩踏偏升值,随即周一继续加剧贬值,市场表现十分具有规律与针对的操作手法。人民币贬值第一波为5月17日至6月2日:7.0030-7.1243元区间波动,人民币贬值1200点为1.73%;第二波为6月5日至6月15日:7.0930-7.1800元区间波动,贬值870点为1.21%;第三波为6月19日至6月30日:7.1342-7.2699元区间波动,贬值1357点为1.90%。以上三个波段人民币贬值达到3400点为4.84%,这超出美元波幅升值0.29%。尤其是一般外贸企业结售汇的周末是重要操作时点,外盘对我国情况的熟悉程度是对标炒作人民币不容忽略的技术导向与风险目标。另一方面是伴随我们前期人民币双边结算或跨境结算的积极效应,海外囤积人民币伴随人民币贬值抛售人民币兑换美元、欧元、英镑等发达国家篮子货币,这实际上是挤兑人民币的贬值风潮。海外国际外汇市场规模效益、技术能量、经验实力以及机制优势明显,这或是美元操控全球货币体系与格局尚无法改变的现实。而欧元升值脱离自身基本面,市场炒作加息情绪是刺激人民币换美元辅助因素;而日元贬值与日股上涨内在逻辑不伤筋骨,反之关联交叉汇率也刺激人民币贬值。由此看,本轮人民币贬值海外摆布对标毫无疑义是有备而来。尤其俄罗斯市场表现更为突出,因为据观察先是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表示,俄罗斯企业应尽量采取人民币结算方式,而不要用美元和欧元结算。随后不到两周,俄罗斯外交部长告诫,俄罗斯企业应避免用人民币结算贸易,企业应采用土耳其和印度货币结算贸易。虽然目前人民币并未开放为自由兑换货币,本币形式以及有限国际记帐结算货币资质是人民币缺陷与不足,而国际上投机恰好应用人民币“短板”加大投机炒作和套利对冲手段加剧人民币极端贬值。
其次人民币极端贬值升值修复自主性,叠加美元贬值关联生成技术型现实。人民币贬值6月30日达到7.2699元之后转折明显,其中我国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的宗旨:政策不希望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是主要修复行情的核心参数;加之我国央行中间价把握修复贬值倾向的升值引导起到重要指引与参考价值,期间美元指数从103点下行至101点更是助推人民币修复行情重要的逻辑必然。人民币来自内外双重因素的修复推进,这使得人民币贬值极端化有所收敛,到笔者撰稿之际,人民币在岸市场行情为7.1828-7.2088元之间,离岸行情为7.1850-7.2146元之间,人民币自我修复为主的技术与情绪舒缓共同作为,这对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与市场稳定十分重要。毕竟目前我国经济数据与企业利润面临相对恢复尚未正常化时期,主要指标并非达到经济基本点或数据积极面效果。尤其是金融投放依旧偏大偏强之际,这与当前人民币贬值行情不对称存在压制政策效果与市场信心的阻力与干扰。特别是外贸形势的不尽人意,此时对出口企业的结汇锁汇处于两难之间。难点之一是收汇美元与订单挂钩处于恢复之中,存量美元受到美元存款利率影响,即期结汇有限,人民币贬值现实并不适宜。加之这种快速贬值的预期心理推波助澜的欲望贬值将是更大风险,人民币稳定存在干扰。难点之二是远期锁汇不及即期结汇水平,银行产品贴水来自预测反向结果,尤其产品与银行效益挂钩的经营压力也是人民币贬值更加被动的现实。上面人民币贬值的短期因素更来自长期环境竞争所为,这也是中美贸易关系以及延展金融等多角度的争执,竞争主基调是遏制人民币此刻贬值,或是外部主导与刻意规划是不容忽略的重大外部冲击力对标举措。
预计人民币双边波动值得防范跨度加大可能,但人民币贬值倾向并未根本改变,人民币升值上限已经向下偏向贬值,人民币贬值深度加强将不利于我国竞争实力提升与企业稳定。然而,人民币贬值投机性将是竞争策略与对标技术发挥参数重点,对此我们必须具有准备舆论和心理稳定的应对。然而,人民币长期向好的经济基础尚未改变,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推进,人民币结算方式是一种自由货币操作举措和应对方式,最终前景与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币可兑换的自由货币和国际化货币。预计年内人民币贬值趋势不变,未来贬值加深存在可能,但人民币双边波动将是常态,大起大落必须制衡与管理,以利于我国与世界经济金融相对稳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