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炙烤”,极端高温频频刷新历史纪录,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话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期待,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行动。
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这是国家专设的宣传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低碳行动的日子。当天,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青岛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作为我市推广碳普惠机制的首个纲领性文件,旨在通过碳普惠机制实现绿色低碳行为的价值转化,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低碳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双碳”目标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已经成为每座城市的发展共识。对青岛而言,从2012年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到2021年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再到2022年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在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上,先行先试已深入到这座城市发展的肌理。近年来,青岛围绕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青岛多年的低碳实践探索带来了切实可见的成果——碳排放强度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明显下降,跻身全国低碳城市前列,这也给了青岛积极争做碳中和先锋城市的底气。
碳排放指数居“样本城市”首位
在全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日益显现的当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共识。而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征途中,核心就在于寻找经济与低碳的共赢路径。
青岛:数字人民币实现较大突破,截至五月上旬累计开立数字钱包85.09万个:金色财经报道,据青岛发布官方公众号消息,青岛市已在数字人民币场景拓展、个人钱包、特色场景开发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截至今年5月上旬,青岛地区累计开立数字钱包85.09万个,已落地各类数字人民币支付应用场景12.12万个,累计交易68.01万笔,交易金额9.23亿元。[2021/9/4 23:00:04]
作为山东省首个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青岛低碳工作已连续推行了10多年,仅从数据上就可见一斑:“十三五”期间,以年均1.5%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GDP增长,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1.5%和27%。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显示,青岛碳排放指数排在北上广深等30个样本城市首位。
对于一座以制造业为立市之基的城市而言,要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就只能在挖掘节能减碳空间上下功夫。
在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一台46公斤的废旧冰箱经过拆解后“再生”,可以实现碳减排59.63公斤。依托国家级再循环产业数字化平台,年拆解能力可达300万台,再生能力达3万吨。如今在青岛,这个样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就有40个,绿色工业园区1家,省级绿色工厂12家。
在西海岸新区街道上穿梭的90台真情巴士氢能公交车,运行里程已超过400万公里;青岛港口成为绿色低碳交通推广的窗口,建成前湾港区加氢站1座,引进3台氢能集卡试点应用,船舶岸电配备率、港区道路堆场绿色照明率均达到100%,清洁运输占比持续提高。
青岛即墨抓获虚拟货币嫌疑人 涉案金额60余万元:8月22日,受害人王某某在网上投资虚拟货币被60余万元。日前,青岛即墨开展案件侦查,一举将沈某斌、宋某伟等10名犯罪嫌疑人抓获。经审查,10名犯罪嫌疑人初步供述了组织人员收购银行卡后帮助电信犯罪团伙转移赃款的犯罪事实。(法制现场)[2020/10/28]
青岛奥帆中心是全国首个既有城市建成区中的零碳社区。本报资料照片
在奥帆中心零碳社区,通过海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污水源热泵、工业余热和燃气等多项高效清洁供能技术方案,这个占地45公顷、建筑面积22.71万平方米的社区最终可将碳排放降低至每平方米25千克。
放眼青岛,绿色低碳发展早已是这座城市的“硬核”关键词。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青岛重点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化发展,持续淘汰过剩产能,倒逼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退出。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智能制造、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持续发力,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以便早日实现碳达峰目标。
具体而言,在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上,青岛推动海尔卡奥斯生态园实现家电全产业链整合发展,全面提升智能家电等7个传统优势产业能级,推动虚拟现实等10个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在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上,按照1个发展规划、1支产业基金等“5个1”工作机制,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15个新兴产业园区,4个园区已挂牌运营。
动态 |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运用区块链思维实现纸质档案数字化安全存储等:金色财经报道,11月15日,记者从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保障性住房管理和公有住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住房保障和公有住房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群众满意度,现已启动住房保障及房政业务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系统,创新“互联网+”监管方式,实现住房保障地理信息“一张图”展示、公租房项目管理、配后租金收缴管理、配后房屋家庭动态信息化管理等;开发直管公房管理系统,运用区块链思维,实现纸质档案数字化安全存储、公有房屋租赁管理信息化、公房线上出售审批等。[2019/11/16]
在能源结构调整上坚持先立后破,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譬如围绕打造“东方氢岛”,加快氢能推广应用;华电天然气热电联产重型燃气机组开工,实现全省“零突破”;新型储能加快发展,鹏辉能源百亿级储能项目落地青岛,特来电充电桩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40%。
让绿色生活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步行到公交车站,乘坐公交转乘地铁到达单位,市民小孙第一时间在“青碳行”App上查看自己的碳账户,满足一定积分就能兑换成数字人民币或者优惠券。像这样通过公共出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低碳行为在碳普惠平台上赚取收益的生活场景越来越多,让绿色生活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动态 | 青岛市将推进区块链等技术运用 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据中国水运报8月12日消息,近日,《青岛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作战方案》对外公布,《方案》指出,青岛要发展绿色智能港航,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运用,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2019/8/12]
根据相关方案,到2025年青岛城市建成区年新增、更新公交车将实现百分百新能源化。
提到减排降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生产领域如何减排。事实上,生活消费也是重要部分,城市运转、日常生活、交通运输等都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从我国碳排放结构来看,26%的能源消费直接用于公众生活,由此产生的碳排放占比超过30%。显然,对于家庭和个人而言,形成绿色低碳生活的消费方式,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
绿色转型一边是生产方式,一边是生活方式。如何引导公众参与到碳中和进程中,培养绿色低碳生活习惯,也是当前各地的探索重点。
“在落实‘双碳’战略中,针对中大型企业等碳排放‘大户’的节能降碳,国家层面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等诸多措施进行管控,而中小微企业和社会公众日常生活产生的碳排放具有‘面大、量小、线长’的特点,并不适合采取强制手段减排,必须寻找有效的途径。”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处长刘赞表示,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激励大众参与到节能减碳的环节中,并能享受到实在成果,实施碳普惠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突破口。
所谓碳普惠,就是指面向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对其绿色低碳行为的环境效应进行具体量化,并通过政策激励、商业激励和碳交易等机制为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一定的价值,从而形成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绿色低碳治理的良性循环。
声音 | 青岛市北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青岛市北区已正式组建区块链工作推进中心:在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财富论坛”上,青岛市北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焦明伟出席并致辞。他表示目前市北区已正式组建区块链工作推进中心及区块链产业研究院,搭建了“链湾”基本框架,初步完成专业人才、行业专家与渠道资源储备,陆续筹建产业基金平台等五大平台以及“供应链金融”等十大应用场景。焦明伟称,在区块链技术不断创新应用的背景下,市北区将以“打造全球区块链+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全国区块链产业高地”为发展目标,继续强化“区块链+产业”的新动能,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作出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2018/7/9]
早在2015年,广东省率先探索实施碳普惠机制。自2020年国家“双碳”战略提出以来,碳普惠体系建设明显加速,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推出碳普惠应用程序,全国已形成一批以成都市的“碳惠天府”、支付宝的“蚂蚁森林”为代表的碳普惠品牌。今年,我市印发的《青岛市碳达峰工作方案》中将“实施绿色低碳全民工程”列为全市碳达峰“十大工程”之一,实施“碳普惠”则是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的题中之意。
青岛的碳普惠如何落地?《青岛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里有了明确答案,建立碳普惠管理、运营、服务、技术支撑机制,开发规范的碳普惠方法学,有序开展减排项目和低碳场景建设,探索商业激励、公益激励、大型活动碳中和等价值转化机制,结合各类创新任务开展特色试点示范,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青岛碳普惠品牌。同时《方案》明确了五大重点任务就是要建设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营体系、专业规范的技术服务体系、类型丰富的项目场景体系、运行畅通的价值转化体系、特色显著的试点示范体系等。
事实上,近年来,青岛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全民工程,积极探索实施碳普惠机制,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节能低碳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全国首个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碳普惠平台——“青碳行”,则是我市碳普惠平台应用的典型代表。“通过平台可以记录市民选择地铁、公交等低碳方式出行的里程、频次,按照青岛出台的碳普惠方法学核算碳减排量,以区块链技术实现个人碳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存证。在价值转化环节,引入数字人民币作为计价和支付手段,将碳减排量兑换到用户数字人民币钱包中,实现了公众绿色低碳出行可量、可视和可得,积极调动公众参与低碳行为的积极性。”平台负责人孙宝娣表示,平台上线运营两年以来,绿色低碳出行领域实现碳减排量超过1.1万吨,累计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320余万元,发放各类权益1300余万元。
近日,全域先行试点碳普惠机制的灵山岛出现在全国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公示名单中,通过搭建碳普惠信息平台、开发碳普惠平台小程序、建立碳税分兑换制度、设计“乘船上岛”“公交出行”“节约粮食”等24种低碳积分应用场景,灵山岛成功引导游客和居民形成低碳生活共识。
低碳发展的“青岛探索”
进入新发展阶段,城市间的竞争格局愈演愈烈,城市能否脱颖而出,一方面需要保持现有发展态势,另一方面还要寻求转型升级,挖掘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碳排放”愈发成为观测地方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就需要青岛朝更高水平迈进,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有力有序推进重点工作。
青岛具有较好的低碳基础,但也面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空间有限、内部挖潜减排难度较大、新增能源消费需求大、短期内难以实现能源消费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等困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继续减碳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金融正成为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去年以来,青岛全力开展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发放全国首单湿地碳汇贷款,发行全国首单蓝色债券和全国首款“碳中和”理财产品。当前,青岛还在积极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气候投融资合作示范区,运用绿色金融工具应对气候变化。
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冰箱拆解线。在青岛,像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这样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就有40个。
积极探索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青岛按照“先增量、后存量,先煤炭、后其他”思路,以新建耗煤项目为突破口,率先启动用煤权交易,协同促进煤炭消费压减、产业优化升级、能效水平提升。推动我市发电行业重点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引导企业开展碳配额交易的基础上,推动“政金企”合作,协助银行机构、企业办理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业务。
完善绿色税收体系,青岛推出了绿色税费政策落实、便民办税、税收共治等18项税务助力“双碳”措施,强化绿色税费政策宣传,深入重点企业帮扶,引导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在全国率先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税收评价指数,持续跟踪政策实施效果,提高决策水平。
在数字城市建设进程中,青岛还着力推动城市碳数据深度分析,发挥泛能源大数据中心、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等数据平台作用,以能源活动为核心,强化碳排放与能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市场、科技、安全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为青岛市重点领域及重点企业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持。
有关专家表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就越有利于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十四五”期间非常关键。
作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强龙头”,今年我市印发的《青岛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提出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确保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夏季的极端高温,以及暴雨、洪涝、干旱等极端气候,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紧迫、越来越重要。”刘赞表示,希望全社会都能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来,从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垃圾分类、节能节水等身边小事做起,用点滴行动汇聚起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巨大能量。
青岛日报2023年7月13日3版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