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强势升值,A股却跌惨了。
7月12日,人民币再次强势升破7.2关口,A股三大股指却全线下跌。
沪指跌0.78%,深证成指跌0.99%,创业板指跌0.9%,两市逾4200只股票下跌。
这意味着什么?A股开始与人民币汇率“脱钩”。
此前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是A股的风向标,人民币贬值,A股就跌;人民币升值,A股就相对强势一点。
人民币汇率和A股走势虽然没有因果关系,但是相信的人多了,人民币汇率就开始影响股市。
今天,A股开始尝试与人民币汇率脱钩。
触发因素是什么?
A股疲软的导火索就是,7月11日,央行公布6月份金融数据,虽然超过市场预期,但是市场并不怎么买账,而且也有一些结构性问题。
人民币汇率强势,主要受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下跌影响,导火索就是,美联储官员释放鸽派信号。
接下来,重点看一下人民币汇率的3个市场特征。
1、人民币汇率升破7.2关口
6月末以来,美元/人民币走势见顶回落,人民币开启升值之路。
7月11日,人民币汇率一度升破7.2关口。7月12日,人民币汇率再度升值,再次升破7.2关口。
虽然7.2关口对此被来回突破,但它仍然是重要的市场价位,是市场情绪的重要风向标。
2、CNHCNY比值暴跌至关键位置
7月12日,CNHCNY比值突然暴跌,一度暴跌至0.9970,创今年3、4月份以来新低。
这怎么理解呢?
一般情况下,人民币离岸汇率要比在岸汇率“弱”,比如离岸人民币如果6.8300,在岸汇率就是6.8200。
另外,相比在岸人民币市场,离岸人民币的市场化程度也相对较高,更能反应市场多空力量。
在岸市场呢?汇率相对容易控制,一般反应的是,监管者的态度。
大致可以看成,离岸汇率代表“贬值”,在岸汇率代表“升值”。
如果市场力量主导人民币汇率贬值,一般都是离岸人民币先贬值,且贬值幅度更大,从而带动在岸汇率一起贬值。
如果监管希望人民币汇率升值,一般都是在岸人民币先升值,从而带动离岸人民币升值。
这两种情况,表现在图表上都是,CNHCNY比值暴涨。
先看,3月、4月份这3个暴跌的异常值,再结合人民币贬值的大趋势。
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岸汇率贬值幅度超过了离岸汇率。
这虽然不能直接表示,监管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
但是至少说明,监管并未干预在岸市场人民币急剧贬值,甚至还放任人民币汇率贬值。
因此,市场力量在短暂试探监管态度后,开启了轰轰烈烈贬值趋势。
再看现在的情况。
一个大背景是,从6月末开始,人民币汇率开启了升值趋势。
因此,今天CNHCNY比值暴跌,意味着,CNH升值幅度超过了CNY。
也就是说,市场力量开始更强的主导人民币汇率升值。
注意,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变化。
为啥?
因为在上一波急剧贬值趋势中,市场力量的导向是:人民币汇率贬值。
我们在5月31日的文章《恐慌情绪升温人民币跌破7.13关口这次比较麻烦!》中介绍过:
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汇率的比值,波动中枢已经达到了1.0020,显著高于1.0000。
真正跌破1的日子屈指可数。
这说明,市场情绪相当恐慌,市场力量主导汇率贬值。
总结,7月12日,CNHCNY比值突然暴跌,说明市场多空力量准备转向:由看跌汇率,转为看涨汇率。
3、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开始“趋同”
6月末,美元/人民币走势见顶回落,人民币汇率扭跌转升;从短期走势看,美元指数也见顶回落。
所以,市场另一个新特征是: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趋同。
在此之前,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走势相背离,
即美元指数一路下跌,人民币汇率不仅没跟随美元升值,反而一路贬值,贬值到7.28附近。
另外一个市场特征是,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开始趋同。
最近几天,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同时掉头向下。
导火索是,多位美联储官员开始释放鸽派信号,称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
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RaphaelBostic表示,经济开始放缓,就业增长放缓,通胀下降等迹象出现,可以预见通胀率在无需更多次加息的背景下就降至2%目标,“我认为利率不需要再进一步上升了”。
美国旧金山联储主席MaryDaly也表示,根据来自美国九个西部州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回馈,经济出现放缓的迹象,“我们正处于加息周期的最后阶段。”
回顾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二者相背离的情况比较罕见,只有5月底至7月初这段时间。
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相关性非常强,而且传导逻辑也非常扎实,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相背离。
这段时间的短暂背离,只能说明市场主体交易的力量太强,市场“超调”远远超过了基本面的影响。
这些市场趋同意味着什么呢?
1、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美债收益率即将掉头向下,这将导致美元指数进一步回撤。
2、随着美元指数回撤,人民币汇率将进一步升值,开启轰轰烈烈的升值趋势。
最后,我们详细分享一下,A股市场比较惨的基本面因素。
1、居民融资与房地产销售相矛盾
6月新增居民贷款9639亿元,同比多增11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914亿元,中长期贷款4630亿元,相对处于近期高位,达到此前平均水平。
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仍在下滑,6月同比-32%,环比-1.8%。
根据当下房地产销售情况判断,接下来新增居民贷款不会很乐观。
2、企业融资与企业贷款需求相矛盾。
企业融资转为同比多增,新增企业贷款2.28万亿元,高于2019-2022年同期1.39万亿元的均值水平。
但是,表外新增未贴现票据-692亿元,连续第3个月为负,且二季度贷款需求指数环比下滑16.2百分点,反映出企业融资需求仍较弱。
所以,6月份企业融资可能失真,大概率是银行季末冲量所致。
3、企业存款未见活化,居民储蓄继续增加。
6月M1同比3.1%,为2022年2月以来最低。
M1下降1.6个百分点,明显大于M2的下行幅度0.3个百分点。
数据含义是,企业取得的资金并没有放在活期账户,用于扩大日常的生产经营,而是选择定期存款,或者购买理财产品,获取更高的资金收益。
另外,居民部门仍然在扩大储蓄规模。
这些都说明,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不足。
总结:1、宏观经济数据可能会超市场预期,但是鉴于当下信心低迷,市场更加关注“利空”的消息。
2、当下宏观经济仍然在筑底的过程,见底回升的迹象还相对较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