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对世界庄重承诺 2060 年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市场化碳排放权交易应运而生。区块链技术以及 NFT、隐私计算技术可以如何赋能碳排放数据的核算与碳排放权的交易呢?
本文作者:边界智能研究院 雨廷
背景
2020 年 9 月 22 日,在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主席宣布中国将力争 2030 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后,「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热点话题。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可以市场化地为碳定价,在控排减排的同时做到供需效率最大化。
在碳排放权交易环节之前,企业的碳排放量确定需经过检测-报告-核查(MRV)三个流程。本文就区块链技术如何强力赋能碳排放量确定核查环节,以及如何便捷地串联「检测-报告-核查-交易-清算」全流程进行探讨。
2021年全球区块链行业融资总量达252亿美元,同比增长713%:2 月 4 日,据 CB Insight 最新发布的《State Of Blockchain 2021 Report》报告显示,2021 年全球区块链行业融资总量达到 2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713%。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行业融资交易数量在 2021 年首次超过 1,000 笔,几乎是 2020 年记录的 662 笔的两倍,相当于每个工作日都发生 5 笔融资交易。在融资交易总量中,79% 是对早期区块链协议的投资,这表明新兴公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初创公司的成熟,2022 年的融资环境更加有利。此外,美国仍是最吸引加密融资的国家,比如 NYDIG(10 亿美元)和 Celsius Network(7.5 亿美元)都是美国加密公司。[2022/2/4 9:31:28]
重点排放企业在完成节能减排配额履约、交易的过程中遵循 MRV 体系,即 Monitoring(监测)、Reporting(报告)与 Verification(核查)。MRV 体系下产生的企业碳排放报告和第三方核查报告不仅是报送国家碳排放注册登记簿系统的数据体系基础,而且也是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监测的基本要求。
清华大学教授何平:区块链技术助力社会交易体系变迁:9月6日消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系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在《欧科会客厅》系列节目第二期中表示,区块链能够帮助重构整个社会交易体系,使人们更容易在互联网上进行点对点的交易,而不需要依赖于传统的中介。这种中介一般来讲都是一些金融机构、大型的企业,所以整个社会生活生产的业态、形态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未来这种中心化的模式也不会完全消失,区块链必然会和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式相辅相成。
据了解,《欧科会客厅》系列节目由新浪财经与欧科云链集团联合制作,以紧随时事热点,共话行业发展为节目理念。第二期主题为:无限想象的数字未来,区块链可以做什么?[2021/9/6 23:03:08]
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说,工作的重点落实在如何准确地检测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这包括通过传感器等仪器采集的环境排放数据、有关公司和部门所出示的用电用水量发票等等。信息化系统是碳排放检测、报告、核查的重要执行载体。一套好的信息化系统能够做到保障数据源头真实准确地采集和汇报数据、要素无偏和高效地流动、有关部门便捷地查看和验证数据。
声音 | 蚂蚁金服: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立场没有改变:据CoinDesk报道,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似乎不太可能很快跟随Facebook进入加密货币领域。阿里巴巴支付子公司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的首席执行官Eric Jing去年已宣布该公司将远离数字货币,同时专注于底层区块链技术。该公司的发言人周二对CoinDesk表示:“我们对此的立场没有改变”。在此几小时前,Facebook正式公布了其Libra计划。[2019/6/20]
区块链技术便可以支撑上述关键要点,使得核查便捷化、企业履约情况透明化,甚至可以无缝对接后续的配额和 CCER 交易环节。
2.1 提高采集环节信息化程度
若数据采集设备(传感器等)上链,便可在收集数据之后对数据(包括传感器编号、采集时间、具体采集数据、相关照片、文件如电费账单、第三方审计报告等)进行加密处理并传输至大数据存储平台,拥有查看权限的核查方可解密并查看原始数据。同时,数据指纹(哈希值)上链存证,便于未来查看或监管方校验。
现场 | 德鼎创新基金合伙人王岳华:区块链可在交易与支付领域迎大规模应用:1月8日,2019首届海南GFIS国际金融科技创新峰会在海南海口盛大开幕,德鼎创新基金合伙人王岳华进行以《美国区块链市场的最新发展》为题的演讲,他指出:目前,美国在金融领域更多的利用了区块链技术,区块链应用于金融行业的优势体现在链式结构、透明化、分布式三大层面。
区块链技术可以降低内部和外部的摩擦成本,利用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等方面进行应用是非常自然的。区块链可以在交易与支付领域迎来最大规模应用。[2019/1/8]
另外,内嵌于链上的智能合约系统也可以对数据进行全自动的计算,或者是在特定条件下自动执行某些行为(比如,在发现数据不全时自动通知企业,或者在通过计算一些公式并发现数据不合理时自动报警,引起核查人员的注意)。
核查方在核查数据无误后,可以自动允许数据进入武汉碳登所,无缝衔接余额和 CCER 交易环节,做到核查-交易全流程流畅信息化。
巴西中央银行推行推行区块链应用 :10月区块链联盟推出?Corda?1.0版本后,巴西央行已经做好准备去探索Corda是否可以应用在巴西金融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2017/11/14]
2.2 确保源头数据真实性
公私钥身份验证技术可杜绝信息输出方造假。企业无法利用其他传感器(或别类数据终端)的数据代替指定传感器的数据,也可以避免因人工操作失误造成的数据录入错误或者数据遗失,这样可以简化现场核查的流程。
另外,区块链的链式结构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无法被篡改,进一步确保数据真实性。
2.3 环节透明、信息可溯
区块链链上数据具有可追溯性,可以保障遇到任何问题迅速追溯定位至源头,这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防止原始数据记录被篡改,另一方面也便于在数据出现问题后及时发现、快速修正。
2.4 NFT 存证记录企业碳排放余额
当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完成核查后,可以对企业碳数据进行多维度复杂建模,用 NFT 生成企业的「碳排放余额名片」;企业名片不仅可以反映企业当前的余额情况,而且可以做到历史交易记录可查、实时交易数据更新。上接 MRV 体系,下承交易环节,企业 NFT 碳名片在降低了登记成本的同时减小了虚假交易的可能性。
2.5 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碳交易
在企业进入碳市场进行余额交易环节时,智能合约可以支撑交易平台自动、公正地执行交易、结算余额。与此同时,采用隐私计算技术保存交易信息,可以防止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的泄漏。
2.6 支持多方合作,便于规模化运作
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从原理上确保了多方合作的便捷性。在同一条链上,不仅可以有企业和企业端的数据采集设备,还可以引入上下游业务相关企业、相关能源企业、第三方审计/监管,多方数据可共享、多方数据可共用;不仅可以有核查机构来验证、完善数据,相关监管部门或相关监管系统也可以直接接入区块链有效、高效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采集的数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属于企业机密。区块链集合隐私计算技术可以保证链上各方在进行信息共享共用的时候,对某些信息只选择特定有权限的人公开。应用系统在接入边缘服务器后,可将数据加密上链,在保护企业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进行碳数据归拢、申报及核查,相关方之间也可以通过区块链和边缘服务器进行业务协作。多家企业信息接入同一链时,企业可以选择让自己的某些信息只有指定方(如合作方、核查方、监管者)可看,对其余链上成员保密。
除了某一企业排放数据的核算,未来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被用来运算某一园区或者某一片区的总体碳排放量。只需串联园区内的每一个企业、园区物业等多方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所有链上已有信息,还可以直观地看见哪些信息是已被审核过的,避免重复审核和二次审核。
上海边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Bianjie.AI)创立于 2016 年,是?家专注于区块链、大数据相关产品技术研发、应用平台建设和解决方案咨询的高科技公司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边界智能以区块链跨链、隐私计算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为核心,自主研发了安全可控、符合国密标准、支持下一代分布式商业系统构建的企业联盟链 IRITA 产品系列,并与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南京数字金融产业研究院、南京壹证通、复星星康链、南京中诚区块链研究院、武汉润和德康医疗数据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在跨链服务、智慧金融、链上大数据分析、安全身份认证、医疗健康?数据等领域共同合作推进创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创造商业价值,服务实体经济。
边界智能的绿色金融方案,荣获二零二一年南京创新周 · 江北新区数字金融创新大赛特等奖、2021 长三角(上海)区块链应用创新大赛成长组一等奖,被解放日报、《上海中小企业》杂志等多家媒体报道,边界智能也荣登「2021 世界区块链大会区块链名企 30」、「2021 全球区块链企业创新 50 强」等榜单。边界智能的 IRITA DA 资产数字化确权及交换平台,是一款专注于支持 NFT 登记、确权及可信交换的产品;它支持实体资产在链上的数字化建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智能合约驱动实体经济相关流程的自动化运行,降低沟通与业务运营成本,可以高效地落实上述碳核查价值链布局及其他相关方案。
边界智能研究院团队基于边界智能在自主可控区块链底层技术、跨链技术以及结合大数据和隐私计算方面的长久技术积累,致力于热点事件分析、前沿技术分享、行业观点阐述、行业标准制定、国内外开源社区交流等研究工作,为各行业贡献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研究成果。
现阶段重点研究方向包括跨链技术探索(服务、NFT、智能合约的跨链交互)、产业应用(智慧政务、碳中和、文创与版权、全球跨境贸易)、前沿技术融合(区块链+隐私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