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全称社会交往。书面定义为“个体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社交中,人与人之间分享着观点、情绪、经验。
人是社会性动物。作为 Web2 社交的封神人物,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社交的本质是找到同类。知乎创始人周源则说社交本质可能是回答两个问题——我是谁和其他人是谁。
“自我”是一个复杂的哲学概念,但社交却是一个普适性需求。人渴望和其他人进行社交连接,本质来源于三大原因:价值的交换(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情感诉求的满足;性资源的获取。社交过程中,行为又带来了信息交流和关系网的组建。
社交作为一门“人”的生意,千亿市场的价值自始自终都是创业者厮杀的重头戏。Web 2 社交往往等同一款或多款社交软件。但有目共睹的是超级社交APP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微信似乎变成了一切社交产品的黑洞。
另一方面,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见顶、互联网大厂的业务想象空间也一再被压缩。Web2 世界的社交产品总体表现疲乏、缺乏创新,继2021年 Clubhouse 出现后市场再没有出现令人激动的主流席卷全球现象级产品。
机会孕育于危机中,Web2 创作者收益微薄、恶性竞争、平台霸权等问题都在倒逼 SocialFi 赛道的崛起。伴随着 Web 2 到 Web 3 的范式转移,反观 Web 3 SocialFi 赛道,有一批极具生命力的创业者正在基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土壤中蓬勃生长。
「SocialFi 创业者说」特意找到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的 SocailFi 赛道的优秀从业者,听他们聊聊自己的从业故事、行业认知和愿景展望。希望以他人的故事为节点、为启发、为火种,在 Web 3 这一片迷人的原始森林里举着火把彼此照亮。
——BOOM CTO | Twitter @boomapporg
学生时代,我有幸接触并参与比特币挖矿和交易,也曾创业开发过一款篮球社区 APP。毕业后先后在百度和字节跳动从事数据挖掘工作,业务主要涉及用户行为挖掘,信息流推荐和广告投放优化。得益于之前在 Web2 搜索、推荐、广告等领域做过大量数据相关工作,因此对 Web2的社交产品存在的问题是体会比较深的。Web2 的社交产品是高度中心化的,在用户数据方面存在很多弊端。
数据所有权问题:Web2 中心化平台是把用户的数据、创作者的内容作为自己的核心“数据资产”和“数据壁垒”;但对用户而言,他们对数据基本没有控制权和管理权。比如FaceBook,Twitter如果要封禁你的账号,你不仅会失去上面的创作内容和粉丝,更重要的是,很可能还申诉无门。这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感。
数据隐私问题:数据全部储存在公司的中心化数据库里面,由中心化平台管理,可能存在数据泄露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各类社交平台在采集用户数据基本也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
数据收益权问题:比如互联网主要变现方式之一是广告,平台主要依靠创作者内容流量和用户数据变现的广告收入,但这些收入只有很少一部分流入了创作者和用户端。
加入 Web 3 一方面是因为随着 Web 2 近 20 年的发展,产业已经高度中心化,业务增量见顶、政策红利殆尽,需要探索下一个风口。另一方面,我学生时代一起玩 Crypto 的同学朋友毕业后有的选择坚守 Web3,在过去几年 Web3 的快速发展浪潮中获得比较大的成功。而且身边 Web2 朋友也陆续加入Web3 行业。当一个新兴行业吸引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资金和人才的不断加入,感知到未来会有很大机会,所以我决定离开 Web2,投身 Web3。
粉丝代币平台Socios与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MLS)达成合作:5月5日消息,球迷代币平台Socios宣布已与 26 个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 (MLS) 球队合作,该合作伙伴关系将从 2022 赛季开始,帮助球迷获得26个合作的MLS俱乐部的“独家奖励、投票等机会”。此外,球迷将可通过参与预测比赛结果等互动获得奖品。该协议还使Socios.com和MLS能够在未来几年共同开发新的粉丝参与产品。
Socios.com表示,在其全球扩张计划中,还将增加其在欧洲的现有业务,同时瞄准在美国、亚洲和南美推出更多具有世界领先体育资产的产品。Socios.com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一款专为美国用户设计的移动应用程序。[2022/5/5 2:51:28]
Web3 随着DeFi、GameFi 和 NFT 等发展,用户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持续扩大,社交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一环。而 Web2 现有社交产品存在高度中心化的问题,没法解决 Web3 用户对数据所有权,收益权和隐私等新需求,需要一个新范式社交网络。
Boom 目标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下一代社交网络。我在 Boom 主要负责技术架构设计和产品研发, 目前我们正在重点开发构建 Web3 数字身份标签协议,用户身份是社交产品的核心,随着社交图谱、灵魂绑定 Token(SBT) 等应用和概念的出现,Web3 需要一张更好的DID(Digital Identity)已经是共识。
Web3 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去中心化技术,使得用户的创作内容,社交关系数据,身份声誉等都可以实现去中心化和可组合性,不需要某个中心化平台。这些变革会给用户的数据所有权,收益权,隐私等问题带来新范式的解决方案,构建出一个更加注重用户的社交网络。
纵观现在社交产品的发展模型,目前 Web2 成功的社交产品能够给用户带来实际效用和娱乐性。且用户可以清晰感知。比如 Facebook、Twitter, TikTok它们让你能够接触到很多人,了解他们的动态。像 WhatsApp 或者 Wechat 帮你和世界各地的人通信、视频聊天,无需支付短信费用,这都是实际效用。
社交网络也同样遵循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一个社交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用户越多,社交平台的价值越大,然后用户增长曲线会在某一个单点突然爆发。
但是用户会疑问为什么大型社交网络在用户激增时反而失去了原本的价值感?为什么一些大的社交网络会衰落而一些新生的小社交网络会崛起?为什么工具体验极好的小网络已开始吸引了很多用户但最后用户没法留下形成社交网络,而看似没实际用处的却可以?
比如Facebook之后,陆续出现的平台级社交产品 Instagram、SnapChat,盛极一时的 Tiktok 也对 Facebook 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装死”,但在抖音上“蹦迪”。
NBA亚特兰大老鹰队与Socios.com达成合作:10月13日消息,NBA亚特兰大老鹰队宣布与体育和娱乐行业区块链提供商Socios.com达成合作。届时,Socios.com的品牌logo将作为合作伙伴出现在州立农场球场 。此外,Socios.com还将成为Hawks.com上在线赛后照片库以及Hawks社交媒体渠道上每月球迷投票的主要赞助商。
据悉,目前已有20多家NBA球队与Socios.com达成了合作。[2021/10/13 20:25:06]
为了解释这个,新的社交产品模型在实用性和娱乐性之外,扩展了第三个维度:社交资本(Social Capital)。
如何获取社交资本并快速积累自己的社交资本优势呢?
这一点似乎和区块链网络中的资本获取很像:
1. 每个社交网络都会发布一种新的社交资本(比如粉丝数,点赞数),对比区块链网络的token。
2. 你必须出示工作证明(proof of work,POW)才能获得 token,对应区块链的挖矿。
Facebook/微信朋友圈,你需要发布好玩的状态;Instagram,需要更新有趣的照片;Tiktok/抖音需要更新有意思的短视频。这样你才能工作证明在社交平台上获得更多关注和点赞等社交资本。早期加入一个社交网络挖矿的用户也会获得积累社交资本的优势。
存在社交资本先天性优势的明星名人加入新的社交平台也会有天然优势,类似区块链网络的里token预挖矿。与加密货币一样,价值与稀缺性有关,社交资本的稀缺性源于工作证明(POW)。
不过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看到,社交网络类似区块链网络,都有各自的生命周期。随着时间推移,每个社交网络上挖 token 将越来越难,即通缩效应 。然后用户觉得在老社交网络获取不了价值,最后也会逐渐离开。
Web3 的社交网络都处于比较早期,21年粉丝社群 Token化,去中心化的 SocialFi,也是昙花一现。但是去中心化的社交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去中心化社交的 DAO 和 Web3 社交基础设施和协议也还在不断发展,相信在下一轮周期,会出现更加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交网络。
Web3 社交目前主要散落在Web2的社交网络里。未来 Web3和 Web2的社交网络也不会是完全割裂和对立,会有交叉融合,但具体的形态没法预测。
历史经验表明,年轻人会作为下一代社交网络的主力,他们入场晚,比较难在老社交产品里和老人卷,但他们的优势是可以消耗时间去来探索新的社交网络,寻找有吸引力的新社交资本。
我在 Web3 Social 领域耕耘了比较久,也经历了一轮 SocialFi 的生命周期。从一开始探索粉丝共有社群的 Social Token,到现在去构建去中心化社交图谱和 Web3 数字身份。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对 Web3 技术和社交产品的结合,Web3 用户增长都积累了比较多经验。
NBA布鲁克林篮网队与Socios.com达成合作:10月11日消息,NBA 布鲁克林篮网队宣布与 Socios.com 达成合作。从 2021-22 赛季开始,Socios.com 提供的内容将出现在篮网队主场巴克莱中心球馆的广告牌和电视中。Socios.com 还将进入篮网队的各个社交渠道,并在巴克莱中心提供 SociosSuite 粉丝体验服务。[2021/10/11 20:20:37]
未来我会继续研究 ZK 技术,聚焦于如何更好帮助解决用户身份管理和隐私问题,这一块是Web3 对 Web2社交重要补充。用户隐私对 Web3 社交产品很重要,但现在比较遗憾还没有出现特好的应用结合点。
纵观行业本趋势,当前整个Crypto行业处于熊市阶段,BOOM产品方向会重点迭代基础设施,目前会先构建一个 Web3数字身份平台,为下一轮周期的社交产品赋能。
——CyberConnect CTO|Twitter @ryanli_me
我在加州伯克利念的本科,刚上本科就尝试社交产品创业。那是我第一次尝试,顺利拿了一笔腾讯的钱,瞄准做熟人社交方向。但七八年前我就发现,有时候做产品做得再好也是不够的,因为大家都在 SnapChat或者微信上玩。不过七八年之后可以明显感知产品生态发生了很多改变。
2017年本科毕业后我上手做了一款产品叫 Lino ,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去中心化自治视频平台社区。初衷是想要帮助内容创作者更好变现,让创作者对于自己的数据拥有更多所有权。当时这个项目是 Cosmos 上第一个比较大型的项目。通过内容价值去给创造者传达一个正向的反馈,进而给创作者分配到利益。每一个内容创作者可以是这个平台的所有者。
在Lino 的产品基础上,紧跟着我又和团队做了DLive ,一个游戏直播平台。2019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博主 PewDiePie 在上面独家直播。这个产品差不多做到了 100 万日活、1000 万月活,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创业经历。2020 年它被 BitTorrent 收购,我也在 BitTorrent 当了一年半CTO 。去年 3 月份的时候,我就开始了 CyberConnect 创业。
Web 3 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比如 Defi、NFT 相关的东西都比较有趣。我也做了一些尝试,最后决定下来聚焦于做社交基建。
我之前的创业经历让我积累了很多对于内容创作者的理解,尤其是对于让创作者真正拥有他们的数据这方面的一些理解。我希望说能够让用户,包括内容创作者和普通使用者能够真正拥有自己关系数据,他们的社交身份,他们创造的内容能真实拥有通过一个通用的身份系统来做社交的登录权限。然后把这样一套完整的基建系统提供给开发者,赋能开发者来比较快速的完成社交平台的网站原生开发。类似于为下一代的 Twitter 或者 Facebook 的产品的原生开发之前完成一部分基础建设。
我对于说社交的兴趣来源于看到社交是内容传递和社区形成的过程。社交有不同种类,熟人之间的、陌生人之间的,群体之间的小圈子社交等等...社交渠道服务的是内容的传递,内容价值和关系的距离又存在微妙的相对关系。最开始做的时候,我致力于把熟人社交做好,初衷是想让我跟我朋友之间更近一点。
Ripple宣布RippleNet已获得SOC 2认证:2月4日,Ripple官方发文宣布,RippleNet已获得服务组织控制(SOC)2认证。官方称,这表明Ripple在产品安全和隐私需求方面得到认证。[2021/2/5 19:00:15]
逐渐往后,特别是在变现的玩法出来后,内容创作者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跨平台更感兴趣。我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大家获得内容创作带应收应得的收益,帮大家能够最大化其价值。
在 Web 3 的语境下,其实不是每个内容创作者都需要做到有百万的关注者,其实内容创作者如果只服务好自己的一小部分粉丝群体,让固定的粉丝很喜欢自己,ta一样可以过得很舒服。这逻辑以前不太能成立,现在现在很多机会真的真实出现,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机会。
我和团队的连接会比较长久,一直长线的合力探索。我跟 Wilson (我的另外一位创始人)最开始探索帮意见领袖变现的方向。后来发现其实意见领袖跟他们的社群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后来我们转到做基建,想把关系的体现做得更好一点。比如帮助个人的社交频道基建的搭建,我个人觉得会比光去做KOL变现,售卖NFT 可能会更有长期的价值。
用户关系的创业方向本身不是特别快能盈利的事,比如说我想要把我的朋友们带到一个新的产品里,其实是要把他的所有的朋友也要带到产品里。
关系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事。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人和人认识后,我们可以线下去约着逛街。这个关系是在人与人之间。比如说我在酒吧里交了一个新朋友,我们在酒吧产生了好友的关系。但之后不会说每次约这位朋友出来都要回到同一个酒吧。但是在互联网世界里,其实关系是在平台上面的。我跟你是微信好友,我跟你是 SnapChat 好友,关系停留是在微信和 SnapChat 上。我在 Twitter 上面关注一个人,我想继续跟踪这个人的动态,我每次需要回同样的地方。这很阻碍开发者去做革新,因为做再好的产品,用户迁移成本如果太高的话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最开始的互联网里面没有用户的概念、没有原生的数据所有权的概念。所以它不得不存在多个平台并存的形态。我着眼于围绕特定的应用程序、围绕着用户自己拥有的数据和关系去进行改进。
从一个维度来看,社交本身用途是不一样的。使用场景不同关系的网络,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信息流传递内容的价值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在抖音上,用户更多的可能浏览一些中心化分发的PGC内容。我们在 INS上看的、在微信看的都是不一样的。
未来我能预想到的,社交关系也许是一套统一体系。如果说关系本身是能够完全被公开,被个人完全所拥有,我要做的事就是在个体的语境下,面向开发者直接做配置。
对于产品来说的话,我肯定希望能服务上百万、上千万的用户。我们为带有社交属性的产品提供很好的工具,让大家能够创造更好的体验。更好地帮内容创作变现,帮好友关系更好地维持和建立。 我是以长期主义来做这个事,希望我们能去定义下一代的社交应用软件的技术。
我现在做一款产品叫Link3,类似于 Web 3 的领英。我定义它为一款验证身份网络产品,希望把它打造面向 Web 3 从业者,或者真正关心 Web 3 长期是否成功这么一群人;面向希望能建立自己与项目之间联系、参与项目的发展的这样一部人的 Web 3 名片,让其有可以被信任的个人首页展示,这是短期来看,我在做的事情。
声音 | Janco Associates CEO:2020年新职位趋势将向区块链和DLT技术转变:随着IT就业市场的扩大、婴儿潮一代的退休、千禧一代的进步,IT工作空间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新一代的IT专业人员看起来更年轻,但没有老一代的经验。与此同时,新技术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得到实施。区块链、DLT和用户体验应用程序正在挑战许多企业的极限。Janco Associates, Inc.首席执行官M. Victor Janulaitis表示:“2019年大约创造了91900个新的IT工作岗位,低于2018年创造的IT就业岗位数量(104600个)。”他还称,“随着2020年1月1日新CaCPA指令的实施,2020年的合规性将比2019年更加重要。另一个因素是向区块链和DLT技术的转变。为此,Janco上周发布了对其合规管理工具包进行了重大更新,并推出了新的区块链职位描述包。我们相信,2020年创建的许多新职位将由合规性要求和新应用推动。”(Prleap)[2020/1/11]
长期来看,我希望在 Web 3 的这个领域里面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贡献,为整个行业长期创造价值。给开发者提供一些更好的工具,给用户提供更好产品。现在整个行业还是比较早的阶段,大部分的大部分的应用都还是以市场选择为导向。现在市场里面的组成为分母,决定哪些应用会是现在大家的主流。
极具创新的产品还没有出现,新的需求也暂时还没有被创造。现在的产品也停留在满足一些人性最简单的需求上。那肯定是随着更多的用户加入 Web 3,没准就有更多的不同形态的产品诞生。只有生态里有更多应用,用户才会有更好的、更新的体验。
——SwapChat CEO|Twitter @Web3MQ
我算是一个 Web 3 的老新人,2015年入行。那个时候以太坊刚发出来带EVM的第一版。大家仰慕的去中心化公司还叫 XRP,虽然现在已经无人问津了。
不过那个时候我主要精力还是在完成学业上。教授上课的核心还是会放在数据科学、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这些方面。一方面我自己对于这方面兴趣有限,另一方面又渴望为世界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贡献。我陆续尝试过消费者赛道、健康医疗赛道、也算是一个 Web 2 创业老兵。
不过当时我已经看到了泡沫破裂的趋势,心里盘算着这一轮的整体周期红利已经过了,需要为下一周期做规划了。希望能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个周期里抢占先发占位优势,在整个生态里面打造自己的影响力。
当时社会主流对于比特币的认知还比较浅,认为它就只是数字形式的小钢镚。大家研究重心全在怎么用数字货币转账。真正让 Web3 进入主流视线应该是 ERC20,大家发现比特币居然能编程了,还能编出巨大无比的一个生态出来。
最开始的计算机就只是一台机器而已,Web1 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互相分享文件,Web 2 和移动端的发展让分享行为更进一步。Web 3 的革新在于获得许可的构建形式会变得更快捷。
当用户需要协议才能获得许可时,大公司天然占有巨大无比的优势。在这个生态里,大公司可以疯狂卡后面进来的公司和项目。大公司喜欢的项目可以成长,大公司不喜欢的项目,对大公司利益不利好的项目很难有机会成长。
因为大公司总是出于当下的范式,阻碍后人的权利,这会极大的阻碍整个生态的活力。
我理想中的生态应该是做应用的简易程度急剧上升。但今天好多基建还不太奏效。比如经常会崩、很多基建网络拆散之后所有权的动态不一样。Web 2 里面大公司拥有整一套机基建,Web 3 现在则是零零散散的小团体、小节点在参与跑,比如说以太坊公网,或者说其他一些 Web 3基础设施都是个体户跑出来的。
上有一个概念叫“capture”,一群人俘虏了一个组织或者一个职能部门。如果组织设计的不够好的话,就会无限腐败,因为capture了这个组织。
比如说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有设计上的缺陷,那里的员工可以随意印钱。印出来随便花。但实际中央银行有很多监管,会竭力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但一些Web2的大厂可能就不处在大家的监管之下。前期因为它需要增长,所以很为大家着想。后续就是就不可避免变成了一个只对它自己很好,但是对别人不太好的平台,因为到后面公司的任务只有涨股价。而不是说服务用户来提高口碑。
一开始大家很难理解 Web3 的一点就是 Web3 技术很多时候改变的是一种博弈动态。它会用一些数学办法来确保我做的这东西一定是会促进博弈动态,需要注意的是,某一些博弈动态是做不了的。
举个例子,现在“我”需要做一件事情,但在此之前“我”需要获得权限。办法是一堆人投票来决定“我”能不能拥有这个权限,需要用一些底层的密码学函数或者底层的共识机制来保证投票的公平性。其实这些模式表面上看都可以在 Web2 实现这种模式, 因为 Web 2 可编程性也是完备的。
但区别在于一个大平台是可以随意修改规则的。平台今天可以说大家都来我这里,我这里是最友好的平台。明天说不好意思,既然你们都来我的平台,所以我现在想改变规则,因为我要赚更多的钱。
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无论一开始那个公司有多善良,到发展到很庞大的体量来讲,它为了继续长大,它不得不把整一个生态构造成对自己最有利的形态。
Youtube 就是典型的例子。最开始它是对个人创作者非常友好的一个地方,而现在的 Youtube 完全不是。现在 Youtube 内容重视大广告商的诉求。因为他们才是金主。新人在平台上获客冷启动非常难。现在一个普通人上万人订阅的油管频道要费很大力气,而以前完全不是这样。所以 Web 3最主要的改变是通过一些基建以及基建其中数学设计来保证博弈动态的实现。
Web 3突破口,我个人比较看好创作者经济。未来工具会改变创作者收钱的方式、创作者和平台的营收分成,但创作者做的东西可能本身不会改变太多。
对于SocialFi赛道,我们需要目光长远一点来看待。短期来看,现在没有任何一个 Web 3 基建比 Web 2 好用。Web 2 基建远远成熟、远远更快、且可扩展性更强。
Facebook、微信每天有十个亿级别的用户在用。 Web 3 的产品现在无法承载如此庞大用户量。关于 Web 3 创新方式跟展望,我想以芯片行业举例子。
纵观整个芯片行业,中间很长的时间,好几年行业内部没有什么竞争,因为英特尔一家独大。行业初期,其实有好多家芯片公司入局。后来随着它们相继退出竞争,英特尔变成巨无霸。AMD只是英特尔碍于美国反垄断法,不想自己被强行拆分所以留下了这么一个公司。
就像当年为什么微软要投资苹果,因为微软不希望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软件系统提供商,因为如果这样微软就要被强行分拆。
但是客观来说,英特尔的芯片确实是市面上性能最优的芯片。用户选择它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用户看重的核心指标上,英特尔都是最好的,不过价格也是比较贵的。
其实 AMD 这个公司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刚成立的时候,大家压根就没有注意到它。它最开始只做设计,其他环节都不做。而反观英特尔则是全产业链都做。那后来慢慢移动端,大家逐步开始用AMD。就因为它是比较开放的生态,它让任何一个想要做电子器件的厂商都可以基于其内核去做手机芯片。大家会用AMD去做服务器的芯片;大家可以更好的根据自己的定制化需求可组合的去做CPU芯片。包括苹果的A16芯片都是拿AMD内核做出来的,然后性能也比英特尔做出来的要好很多。英特尔销售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这个服务器的市场,服务器开始被蚕食,就标志着英特尔不再一家独大。
其实可能今天创业者没有办法做社交创新。美国的 Facebook、国内的微信,创业者很难竞争赢巨头。现在这个时间段可能就相当于在整个Web创新历史上的低谷期。就类似于芯片行业英特尔独霸世界的中间那几年的。英特尔孤独求败。但是对整一个业态来讲是缺乏创新。Web 3 更像是打开了一条不一样的路。秉持着长期主义的原则,这对整个网络效应会有非常深远的正面影响,尽管短期来看新事物的产生初貌总是很难做到第一眼就让人惊艳。
Web 3 的发展是需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去积累的。但根本性上来讲, Web 3能长期创造更多的价值、有更大的格局。
谷歌第一次制造安卓系统时制造了一部手机,这样人们就会知道如何使用安卓操作系统。SwapChat是MQ(Message Queue)的一个demo DApp,Web3MQ是SwapChat背后的底层通讯协议。
Web3MQ就像安卓,而SwapChat则是谷歌手机,是平台之上的应用。我希望用户通过安装SwatChat这个chrome插件来进入Web3的世界。
在未来,Web 3 会有更多的智慧被落地成具体的场景、会走得更深。目前Web 3 还在早期的集体建设的过程中。今天 Web 3 的应用有几万的用户量就算挺不错的成绩,但在Web2,可能一个几十万人的APP也掀不起水花,因为世界有六十亿人。我希望能在行业早期,跟从业者一起去共建。当一个务实的浪漫主义者,把我相信的东西看见、落地。
对我个人而言,第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是确保 99%发送消息主体的活动地址发生在SwapChat。我个人不喜欢第一、第二这种说法,因为第一第二的比较意味着同质化的比较,会促进创业者做同质化的事情。如果横向比较,SwapChat 内测的性能是行业内最快的。但我希望我们能真正为行业赋能,而不是单纯陷入内卷。
社交也涉及到未来的元宇宙。可能随着元宇宙的发展,媒介本身也会被革新。我们显然不希望这里头的通讯体验还跟上一代一样,用户只能在局部体验社交。有没有一种更新颖、更精彩的方式去体验?我希望去为社交通信,去建立这种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做贡献。当然这需要和业态的大家一起建设,加速下一代 Web 3社交范式的动态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是第一当然最好,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事,我更关心的是最给大家产生价值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社交没有终局,没有一款产品有可能满足所有需求。
马化腾曾说:“打败微信的肯定不会是微信,肯定是另外更好玩的。想象力是天空,工具是地基,中间则是人类的演化历程。工具端的革新反向促进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类曾经发明了文字,从此人类拥有了新的互动手段。也许在未来的社交未来,我们不必使用语言,却早已心意相通。
未来因为想象而迷人,因为创造而鲜活。未来已来...
Jayde Zhang
个人专栏
阅读更多
财经法学
成都链安
金色早8点
Bress
链捕手
PANews
Odaily星球日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