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创业者: Web3的商业周期、规律和机会_WEB:比特币

作者:卢爱芳

Web3创业今年是一件很时髦、代表趋势的事,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很多互联网大厂的年轻人纷纷辞职,投身Web3。但最近也有不少人觉得Web3实在太难了,可能撑不下去了,又开始考虑重回Web2找工作。

华人Web3创投社区万物岛ThreeDAO邀请了万向区块链旗下投资基金HashKey Capital负责人邓超,给创业者做了一场分享。

邓超从五个方面对Web3创业进行了拆解:

1、Web3目前的基本面分析;

2、Web3的商业周期、规律和机会;

3、Web3创业和Web2有什么不同?Web2的经验打法还有效吗?

4、华人在Web3有什么机会?

5、Web3项目如何融资?

此次将精华观点梳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Web3的基本面

Web3到底是什么?做技术的看到的是分布式,做商业的看到更多是控制权、所有权。我们团队经过实践和研究,认为Web3跟Web2有四个层次的不同:

第一,底层技术是去中心化,准确来说,应该是分布式。以前机房由一个公司提供,现在分散了,很多人参与。

第二,Web3应用都有金融属性,从比特币开始,就跟互联网有很大的不同。互联网更多是技术属性,后来才有商业属性,到支付宝、微信支付时才有了金融属性,但区块链从一诞生开始就是金融属性。

金色相对论 | 褚康:挖矿奖励减半和固定供应的设计使比特币区别于传统货币:在今日举行的《危机向左,信仰向右》的比特币减半特辑之资本篇的直播中,针对“减半后比特币的通胀率将小于很多国家央行的通胀目标,各位嘉宾怎么看这次的比特币减半”的问题,犇睿资本创始人褚康表示,我们刚经历过减半的过程。大家估计都还沉浸在那一个激动的时刻。特别是今天,比特币又从8000美金的回调中上升到9800美金。现在我已经在开始讲比特币第四次减半的故事了,将于2024年进行,届时区块奖励将减至3.125个比特币。挖矿奖励减半和固定最大供应的设计使得比特币区别于传统货币,其通过不断降低比特币的发行速率的设计,使得其在理论上产出成本逐步升高。从投资的角度来看,2019年年底的时候,我个人其实并不特别看好此次减半的逻辑,因为资金层面不支持。但疫情的突然爆发带来了峰回路转。“稀缺性”是火箭本身,因为疫情而造就的货币超发,则是助燃剂。这就注定了未来会有一波牛市,是“情绪+资金”层面的双重共振。[2020/5/14]

第三,区块链的商业模式因为底层技术的差异,跟互联网也有很大差异。

第四,治理权,即用户和平台之间的关系。互联网的应用,用户按平台的规则来走,平台制定规则,控制所有的一切,包括用户的数据。

而Web3的天平慢慢倾向用户,Web2的账户是你要向平台申请,而Web3是你授权平台可以连接你的钱包。用户对平台的方向是有发言权的,在DAO上,你对一个组织是有发言权、决定权的。

我们把Web3的投资分成四个板块:

金色沙龙 | 潘超:以太坊转2.0不会对现有 DeFi 合约有影响:在本期金色沙龙圆桌上,针对“V神最近表示,ETH 2.0 阶段将在今年夏天启动。以太坊转向ETH2.0会对DeFi产生什么影响?”话题,Maker DAO中国区负责人潘超表示以太坊转 2.0,一个主要的改变是逐渐从 PoW 共识转向 PoS,商业逻辑依然是还在 PoW 链上,PoS 只是并行的测试链,因此不会对现有 DeFi 合约有影响。从资产的角度来说,测试链上会多出一种带息的 ETH,并且预计很多 PoS 矿池作为托管商,会在 PoW 链上发行对该资产的凭证,并带有不同的风险和利息。这些带息 ETH 的凭证本身又会作为抵押品,发行和生成新的资产。[2020/3/11]

第一,L1,公链;

第二,中间层;

第三,应用层,现在大家谈论最多的是GameFi、DeFi;

第四,加密金融。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跟传统金融相平行的加密金融层,底层有基础设施,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交易所,托管服务等。然后是金融服务,借贷、交易、资产管理,跟传统金融很像,但本质上有很大区别。比如借贷,不需要通过中介,而是通过协议直接借贷。

只要用过的人,就知道比传统银行的效率要高多少,用过数字资产金融服务的人不会愿意再回到传统金融。就像用了支付宝,就不会再回到纸币时代一样。

Web3目前大概处在互联网的2000年左右,都还很早期。

首先,底层技术模块已成形,但没到可以大规模商业应用的阶段,大家诟病的TPS还不够,没法达到支付宝高峰期每秒20万笔的能力。

金色晨讯 | Libra将由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新加坡元支持:1.Facebook:Libra将由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新加坡元支持。

2.微众银行上线依托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企业爱普APP。

3.纽约梅隆银行为Bakkt Warehouse提供地理分布式的客户资产存储。

4.美国SEC主席:离比特币ETF更近了,托管是主要问题。

5.Tether推出与离岸人民币锚定的稳定币CNHT。

6.Bakkt:Bakkt Warehouse期货交易很活跃,托管的比特币有1.25亿美元的保单保护。

7.LG可能很快推出区块链手机。

8.央行数研所所长穆长春:央行数字货币可在离线状态下收付款,渠道和应用场景没有变,不会影响微信、支付宝。

9.美联储鲍威尔:美联储正在关注数字货币,但并未积极考虑它。[2019/9/10]

其次,商业应用已经开始探索。大家只看到GameFi、DeFi,但其实跟传统商业结合的,跟数据溯源相关的、跟供应链相关、跟支付相关的,大批应用应运而生,链上应用已经上十万。

全球区块链用户超过3亿,Coinbase去年底做过KAC验证的用户有1。03亿,加上没做过验证的,保守估计3个亿。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Web3跟2000年的互联网一样,都经历了一个资产泡沫的破灭,比特币从6.9万美元跌到不到2万,很大的撤幅,跟上一轮一样,跌幅八九十,泡沫破灭,开始回归理性,开始酝酿下一个阶段。

商业周期和赛道机会

从2014年进入区块链至今,我一共经历了三个周期。每个周期都是先有价格,然后是兴趣,然后有idea,然后是开发,然后炒作。

分析 | 金色盘面:VET在24小时内上涨2.15%:VET在24小时内涨幅达1.52%,目前还没有突破前期下行趋势线0.16美元附近的阻力,注意关注突破情况,有效向上突破才能结束之前的极弱下跌行情。[2018/8/4]

2015年的周期就是ICO,大家对它持一致否定,我认为不对。ICO是项目融资的一个创新,因为没有监管,才被一些想赚快钱的人弄得乌烟瘴气。ICO之后沉寂了几年,出现有各种O。最近出现大规模的DeFi、NFT,围绕链上资产的热潮。

每个周期结束后,就算在周期的低位,与上一个周期比,从技术成熟度、应用数量、用户数量、链上资产的规模,都有一个量级的增长。虽然有泡沫的出现与破灭,整体在螺旋上升,应用的赛道、领域在不停更迭,演进。

被市场认可的,在下一个周期继续;不被市场认可的,在下一个周期就被淘汰了。

举个例子,DeFi并非这个周期才出现的,早在2015年就有了,当时没这么火热。当时链上资产只有1亿、几亿美元级别,分散在几百万、几千万用户手中,一个人几千、几万美元,没什么金融需求。

到了上一个周期,一些标志性事件让大家发现,资产放在中心化交易所里不安全,于是一大批资产从中心化的交易所转到链上,链上资产从十亿美元级别涨到千亿美元级别。当千亿美元资产聚集在一起,就有了各种金融需求,有交易的需求、有借贷的需求,资产管理的需求,于是衍生出各种金融模式。

NFT也是上一个周期就有的,当时是把线下的艺术品转到链上,甚至为了吸引人,把线下的艺术品烧掉。但这一轮更是链上原生的艺术品。

MachineFi Lab完成5000万美元A轮融资,Hashkey Capital等参投:金色财经报道,物联网区块链平台 IoTeX 核心开发商MachineFi Lab 宣布完成 5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Hashkey Capital、IOSG、Escape Velocity、Jump Crypto、Goodwater Capital、Xoogler Ventures、Wemade、Hanwha Impact、Alpha Grep、DHVC、Vista Lab、NewBuild VC 等参投,据该公司联合创始人 Jung Sun 透露,本轮融资将有助于显着扩大 MachineFi Lab 团队。据此前相关报道,MachineFi Lab 在 6 月初以 1 亿美元估值完成 1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 Samsung Next、Draper Dragon Fund 以及 Jump Capital 共同领投。(indiatimes)[2022/6/20 4:40:45]

DID原来只是注册一个钱包,但现在是从各种视角把你的行为聚集在一个载体上,变成你的手机、银行账户、社交平台。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都会经历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术思维,在实验室里把这个东西想出来。第二个阶段是极客思维,把这个东西捣腾出来就算数,中本聪把比特币捣腾出来,就功成名就了。第三个阶段是工程师思维,就是要把产品跑得很好,工程上不能出错。工程师上面是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再往上还要把公司做大,要有业务思维。

2015年之前,区块链是极客思维。现在从工程师思维的角度,也还不完善。以前极客阶段面临的是百万千万级的用户,后面将是上亿的用户。比如以太坊升级之后,现在的路线图能不能实现,需要更多有技术实力的人加入。

再往上的商业层面,有很多的探索,游戏、社交等等,很多的机会。

Web3的核心是,要把Web2忘掉,先看看Web3应该怎么做,然后再把Web2的成功经验引入进来。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都面临的问题,就是数字钱包。如果你用过metamask、imtoken,一定都有一种心惊胆战的经历。我在2014年用这些应用时,每一步操作都是步步心惊,你要抄24个助记词,藏在家里,不能被人发现,还生怕手机出问题,被人看见。这个经历跟我小时候学电脑很像,当时我们是在电教室,老师教我们怎么敲dos命令行,教我们哪个是开机、哪个是关机,但现在开关电脑只要点一下。

现在的区块链应用还是设计给工程师用的,但用户不要这些东西,我们理想中的钱包很简单:你不要告诉我助记词,我只要设置一个密码,你把最复杂的东西隐藏在下面,底层的那些技术保障做好就行了。

现在区块链的用户进入门槛太高了,用户体验是这个行业很缺的。

另外,专业化的机构怎么进入区块链。在国外,有数字资产托管的银行已经有很多,但在亚洲还没有。在链上观察数据,达到类似彭博、万得这样的数据机构都还没有。

所以说,链上的基础设施还处在很初级的阶段。很难一概而论哪个赛道机会多,我只能提供一个框架,供大家做参照。

Web3创业和Web2有什么不同?

Web3创业跟传统创业有什么不一样?

传统互联网公司或其它领域的公司,一个创始人从脑子里有一个idea,到做成产品,推到市场并获得反馈,需要多长时间?基本上都要先写商业计划书、注册公司、募资、建团队、买设备、做开发、做推广,再获得市场反馈,至少要6个月时间,这已经算很快了。

但一个区块链的创业公司是什么样呢?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可以写个白皮书,把代码框架写出来,不用注册公司,不用买设备,因为开发平台都是开源的,用电脑接入平台就有了。你也不用招人,只要你的想法有意思,自然会有人来,以太坊上几十万上百万的开发者,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地工作。推广也可以在社区里做,天然几十万上百万的用户就在这里,很快就能得到反馈。

而且用户反馈是实时的。如果你技术不好,很快就会被人黑。Web2产品,从产品出来到被黑客黑,被技术人员挑战,没有这么快。而如果你的Web3产品机制设计,商业模式设计不好,你马上会被薅羊毛薅得没有了。

从融资的角度来说,区块链的融资不像传统互联网那么依赖VC。社区的属性很强,我们反而不喜欢一个项目由某个或某几个机构过多地主导,尤其某一个参与方超过50%的时候,在区块链里叫51%攻击,意味着你可以作恶,你可以企图去操纵一些东西。

我曾经潜入一些Web2的创业者讨论群,大家讨论的都是控制,千万不要过早丧失控制权。但Web3相反,创始人控制得越多,在社区的威信越低。比如以太坊的创始人Vatalik在以太坊的占比只有个位数,低于5%,整个以太坊基金会持有也不超过10%。还有一大批公链,创始人的持有率都非常低。

从产品设计上,平台和用户的关系来说。做传统游戏的会批评Web3游戏贼难用,用户体验贼差,但Web3会批评Web2你就把我当氪金机器,平台赚了钱,要跟我分,利益要一致。

Web2很容易二元对立,你有了,我就没有了。但Web3要共建共享,这是产品设计上很大的不同。

Web3的推广可以用空投,有人认为空投是发币,但其实是把项目的所有权让渡出来,你可以理解为这就是传统的项目推广费,以前是从资产负债表中拿出来,现在是从所有权中拿出来。

华人在Web3有什么机会?

在区块链的发展史上,亚洲和华人的团队一直控制着超过70%的世界。直到现在,在挖矿产业,华人至少还控制着30-40%,只是这些人不在中国而已。

大家对挖矿也有一定的误解,挖矿不是在白白地消耗电力,其实它准确的名字是为区块链的底层运算提供能力,英文叫mining,在中文就翻译成了挖矿。

区块链的很多名词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包括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不是货币,是资产,它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比特币、以太坊,它就是货币的属性;第二类是绝大部分,token,你投资了一个区块链项目,它就是你的受益凭证;第三类是NFT,非标准化的数字资产。

除了挖矿,矿机公司,华人占90%以上。全球前十大交易所,华人是创始人的有五六家。Web3的华人投资机构就更多了,只是大家比较低调。

但我们要客观地面对一个现实,华人擅长的是需要执行力很强、需要落地的领域,商业化是我们最强的地方。但在底层思维和创意方面,西方的创业者更强,尤其是底层链的机制设计。

区块链前面几个周期都在做技术、底层,接下来就如肖总所说,将进入区块链应用爆发的阶段,华人的团队是很有竞争力的。

尤其那些有传统金融、技术、社交媒体经验的人,既有商业化的经验,又懂Web3的底层逻辑,可以说是前途无限。到Web3商业应用的阶段,随着更多Web2的人进入,我们的优势更加明显。

Web3项目怎么融资?

区块链曾经出现过一段去VC化的现象,很多项目不要VC的钱,众筹就行了。Web3项目融资的次数比Web2少,但参与的机构更多,这也是现实。

一个项目在种子轮的时候怎么来融资,具体要看项目的情况,如果你是偏社区的,你可以就在社区里募资,空投把用户群体吸引过来,当你的token有价值的时候,就会有价格,资金就会进来。

但如果你做的项目偏商业的,最好采用股权融资。

我们过去做的投资70-80%都是token融资,股权融资只占20-30%。但现在股权融资的项目越来越多,因为越来越多的项目在向应用方向走。做应用就要跟现实世界打交道,比如你的应用需要地推,地推的供应商肯定要跟一个公司打交道,而不愿意跟基金会打交道,那你就需要一个公司主体。

金色早8点

金色财经

去中心化金融社区

CertiK中文社区

虎嗅科技

区块律动BlockBeats

念青

深潮TechFlow

Odaily星球日报

腾讯研究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8:43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