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会是下一个现金牛吗?_ENS:magic币发行量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胡逸,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

在上一篇文章《虚拟人,第一批元宇宙的原住民来了》中,我罗列了当前虚拟人的两个大类以及大类下的几个小类。如果说硬件设备、游戏、数字藏品等都是元宇宙大概念下的新赛道,那么这么多虚拟人的出现,如何商业变现,如何成为新风口和新赛道?

Roblox提出的元宇宙八大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身份。每一个进入元宇宙世界的用户都需要有一个虚拟身份。虚拟人可作为人类的第二身份,让每个用户都拥有一个自己的虚拟形象、完成崭新的虚拟人生。同时,元宇宙亦赋予虚拟人更多可能,或在未来让真人和虚拟人实现同一世界内的实时互动。

既然未来每个真人都需要数字分身,那么虚拟人产业自然会成为元宇宙的新基建赛道。我们可以看到,柳夜熙、阿喜Angie、AYAYI等鲜活而破次元的形象正在邀请用户步入元宇宙的大门。虚拟人的应用范围在扩大,产业在丰富,商业模式在演进,收入在多元化。无论是在社交娱乐、影视媒体,还是在金融教育、营销传播、快速消费,甚至部分传统产业,虚拟偶像、虚拟代言人、虚拟员工、虚拟主播等的价值正在逐渐凸显。

虚拟人的商业变现模式,从大类上看,和其他行业一样,首先,可以有“对商家端”,即大客户自己采购自己用,或代理商为赚钱而买进卖出;其次,可以有“对消费者端”,即用来促进用户消费。

在“对商家端”的应用中,目前可以看到的应用主要在于金融、文旅、教育领域,变现模式主要为需求方采购虚拟人来替代真人。发展方向则是从早期无形态的语音机器人,到目前可以简单交互的虚拟助手,直至将来更具真人模样的实时交互虚拟人。

我们以银行为例:银行的每个营业网点,原来平均至少配备3-5名客服人员,如果要提供7×24小时的服务,还要准备一倍的人力,成本极高,而且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间或还会碰到跳槽后重新入职培训等一系列问题。

浦发银行在商业银行中率先和百度合作,启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3D金融数字人“小浦”。作为数字产能,虚拟金融人一经研制成功,便能多区域、多场景、多工种、多次永续使用。业务办理、风控合规等服务水平,还能达到全行标准如一人,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劳动模范,就可以按照他的标准定制化复制。虚拟人的一次性研发、硬件设备、软件迭代升级的成本,都可以由总行来承担,其他分行或支行应用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为此,百度李彦宏是这么介绍金融数字人的:他们“不怕996,可以不吃饭、不睡觉,7×24小时地为人们服务,而且非常地善解人意,从来不会发火,永远都很体贴。”

在文旅领域,虚拟人的应用主要用来替代专业的解说员和导览员。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科技发布了一款虚拟人“小糖”,作为“AI上海应用场景”现场展台的专属讲解员。她的原型来自一位上海的漂亮女演员,技术人员通过AI技术深度学习到她说话的模样,生成了和她一样的虚拟人,替代她进行会话和表演。她可借助展台前的滑动屏幕,讲述预先设定好的讲解内容。

同样,腾讯也推出了虚拟导览及虚拟客服“小春妮”,在北京文博会期间,担任AI虚拟导览和北京展厅以及30家参展企业的问答服务。她可以为用户提供绘声绘色的展厅讲解以及问题解答。

在医疗卫生、教育领域,也会逐渐出现虚拟导诊员、虚拟病人和虚拟助教。在医疗场景下,虚拟导诊可以提供医院导览和导诊;虚拟医生助手可以针对病人情况先作出基础的诊断和分诊;而医生则可以在虚拟病人身上试验新药,模拟手术。

最近,我一直担心一件事,这么多新冠病的感染者,当他们痊愈回归社会的时候,会不会还受到异样的关注?如何对这一个群体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让他们远离“感觉剥夺”综合征。如果这时候,可以有多模态的AI虚拟医生充当健康顾问,甚至充当那个提供关怀与陪伴的心理医生,一定可以解决疫情重压下心理医生短缺的问题。

在“对消费者端”的应用中,目前还是集中在传媒、游戏、文娱、电商等领域,变现模式以打造虚拟偶像为主,类似互联网经济的先扩大粉丝流量,再通过流量变现。

虚拟偶像拥有独立身份,被赋予独特的个性特征,参与现实生活中的娱乐和社交,从而创造经济收益。以洛天依和初音未来为代表的虚拟偶像,已经走出了成功的商业变现之路。

和传统偶像相比,虚拟偶像的打造省略了艺人选拔与培训环节,一旦研发成功,生命周期很长,而且可以不断迭代升级。同时,和传统偶像相比,目前除了不能摆脱显示设备独立存在这个缺点,其他方面都有显著的优点,比如不会疲劳,可以在任意时间段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在见识过各种偶像明星人设塌房后,年轻人们更愿意粉人设稳定,且无负面新闻的虚拟偶像。

虚拟人生态公司“次世文化”完成A3轮融资,而2022年相关企业融资已超4亿:2月15日消息,虚拟人生态公司“次世文化”完成由红杉中国独家投资的A3轮融资,创始人陈燕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持续提升团队,打造更多全新虚拟人IP,并对公司已有虚拟人产品矩阵进行全面升级,探索智能化及场景化的更多应用可能。

据报道,2021年全年,虚拟数字人相关投资有16笔,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元人民币到数千万美元不等,其中不乏红杉资本、GGV纪源资本、峰瑞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2022 年,热钱继续涌入,开年还不到一个月,虚拟人领域近百起融资累计超 4 亿元。(36氪)[2022/2/15 9:52:44]

在冬奥会举办期间,多款虚拟人亮相各大主流媒体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增了央视新闻AI手语虚拟主播,方便听障用户24小时快捷获取赛事资讯;腾讯3D手语数智人“聆语”也上线央视频,为冰雪赛事提供手语解说服务;由科大讯飞打造的央视主播王冰冰虚拟形象,在《冰冰带你说冬奥》专属H5中亮相。

国盛证券:虚拟人为元宇宙重要的赛道,关注虚拟人制作以及IP运营:12月22日消息,国盛证券认为,虚拟人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具有人的外观、特点、行为,依赖科技展示的虚拟形象。虚拟人作为元宇宙重要的赛道,能够为元宇宙带来丰富的内容和沉浸式的体验。推荐关注虚拟人制作以及IP运营。(鞭牛士)[2021/12/22 7:55:13]

我在和本地媒体集团总裁的交流中也发现,他们也高度关注虚拟主持人这个领域。2021年10月,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虚拟主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在这一政策利好下,如果哪个电视台或者融媒体中心没有一个虚拟主持人的话,我想他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个机会,而会是一个时代。

为此,我们可以看到上市公司风语筑和安徽广电合作打造虚拟主持人“安小豚”,并将开展虚拟直播间、虚拟IP运营等元宇宙领域的合作。这是双方继打造“广电新物种”AHSPACE后的再度联手。蓝色光标也推出了虚拟人“苏小妹”,为北京卫视春晚增加了跨次元的国风科幻色彩。

主流视频网和地方电视台对于虚拟人的期待,似乎还远远不止让它们作为嘉宾担当绿叶那么简单。他们甚至专门制作了几档以虚拟人作为核心的节目,比如爱奇艺的虚拟人物才艺竞演节目《跨次元新星》,以及江苏卫视的动漫形象舞台竞演节目《2060》。

无论是ToB,还是ToC,从技术到场景,再到盈利的商业闭环,虚拟人产业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特别是要突破现有技术的瓶颈。在视觉技术上,要突破“更像真人”的难关,使其在外表形象上更加贴近人类。在智能技术上,要让虚拟人更加聪明,并有鲜明的个性。在交互技术上,除了文字之外,还要有更多维度的交互方式,比如语音、视觉跟踪、姿势等等。在沉浸技术上,要借助VR、全息影像等设备为用户呈现更加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

2017年上映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展现了未来社会的“人类”构成:生物人、电子人、数字人、虚拟人、信息人,以及他们繁衍的拥有不同性格、技能、知识、经验等天赋的后代。电影中的世界,是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世界,一个人类越活越不像人,而虚拟人越活越像人的奇幻世界。

在元宇宙概念中,未来每个用户都将依托虚拟人为化身进入虚拟世界中探索,虚拟人技术将成为元宇宙时代的基础技术之一。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虚拟人产业蓬勃发展,我们该不该向虚拟人征税呢?

其实,这也不算是个新问题吧。早在2017年,比尔·盖茨在接受Quartz采访时曾表示,“一个在工厂中做着价值5万美元工作的工人,政府会收税;如果一个机器人做着类似的工作,那么也应该收取类似水平的税。”他的理由很简单:机器人抢走人类的饭碗,总该付出点补偿吧。政府可以利用税收帮助因“机器换人”浪潮而失业的人们。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拿这个问题请教了我在税务局工作的朋友。他认为真有那么一天,虚拟人后面总有一个受益实体,要么是企业法人,要么是自然人,穿透过去还是能够征税的。或者,也可以探讨向虚拟人征收虚拟税,自然人征收实体税。想想也对啊,虚拟人背后,终究有着一个真实的人。就像最早的电商,也是不征税的,现在不也征税了吗。

不过,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我们的税金也由虚拟人来计算了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46ms0-8:53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