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山书院
作者:肖风
*以下根据肖风于2022年1月26日在高山书院上海思享课的部分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经老师审核后公开发布。
授课老师:肖风,万向区块链公司董事长、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
最近有一个概念特别火,就是元宇宙。特别是在Facebook改名为Meta后,平地一声雷,又掀起了一波浪潮。今天,我也特别高兴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个新课题、新趋势。除了元宇宙,前段时间还有另两个概念的讨论度也很高,就是区块链、WEB3.0。这三个东西,本质其实都是讲同一件事,就是人类社会在数字时代里的一个去中心化趋势。只不过它们各站在了一个不同的角度来切入——WEB1.0、2.0、3.0讲的是新网络,区块链说的更多是新金融,而元宇宙描绘的是一个新世界。
中心化vs去中心化
既然这些事物都离不开“去中心化”,那么在往下聊之前,首先要打开我们固有的认知,好好了解“去中心化”——在我过去八年的分享经验里,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往往会心生抗拒,妨碍对很多新生事物的理解。
效率与公平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中心化”可以解释为追求效率,而“去中心化”则可以理解为追求公平。追求效率和追求公平,也是经济学里一个永恒的命题——实际上过去100年,全球经济无非就是在两者之间周期性摆荡。
我们可以看到,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同步进入了一个追求公平的阶段。因为这一波危机实际上是集中反映了:当人类社会追逐发展、追求效率时,很可能会造成各种不公平以及原则底线的沦丧。再往前推,在1980年前后的两三年时间,世界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变革,各个国家都在追求效率。因为在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全球经济因一度过于追求公平,渐渐失去了活力。追求效率,必然是中心化的;而追求公平,又得一定程度地去中心化。比如双11,每秒可能有50万笔交易需要确认,这时候不可能用去中心化的方式,通过1万个人的参与去共同记录每一笔交易。这不现实。最快的方法是由一个人/机构来统一记账。但在经济领域,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需要这么高的效率,如果希望更多的去体现公平,就可以往去中心化靠。区块链也就应运而生,让更多人参与,每一笔交易经过全网所有节点共同来确认。这两者没有所谓的好和坏,只有特定场景、特定需求下的适用与不那么适用,如此而已。它们之间也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而是彼此互补。
现场丨肖风:Web3解决了每个人的数据主权问题:金色财经现场报道,由Web3基金会主办的Web3大会10月29日在上海举行。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肖风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表示,很喜欢Web3的说法,Web3很好的解释从互联网到区块链的发展脉络,Web2解放了每个人信息的权利,Web3更进一步,解决每个人的数据主权问题。[2020/10/29]
自由与稳定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去中心化”是直接把人与人相互通联,“中心化”是经由特定中介将人与人联系起来。以互联网为例。过去表达和传播的权力一定程度上是集中在特定的人、特定的机构手里;但随着互联网的诞生,我们被赋予了原来没有的权力,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对外表达自己的意见。从互联网1.0迭代到2.0、3.0,实际上就是去中心化的递进加深,提升每个人的互联程度及自由度。当然,现在的互联网平台也曝露了它不够去中心化的地方,比如出现了一些垄断行为,霸占、私用各种数据;有些人戏称:互联网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但这也是一个正常进程,它还会一直往下迭代,后面我们会接着说到。当然,这样的互联网也有一些社会规则对它施加约束,比如关键字搜索、删帖等等。这是一定需要的,现实中,任何一个世界都不是化外之境,它一定会有社会治理、法律道德的约束在里边。但即使如此,有了互联网,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度、可见度总归是比没有的时候要高很多。目前为止,在中国,去中心化与中心化之间还有一些需要磨合、糅合的冲突,因为我们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体制,怎样在去中心化的世界里建立一套有效的社会治理规则,还需要一段路。毕竟现在很多去中性化的元素还处于禁止阶段,无法开放给社会认真、严肃地探讨。美国国会过去一年有很多听证会,把各方面相关人士请来一起研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也很有必要的开始。总的来说,对于变化我们不要盲目抗拒,而是要去理解。不管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或反之,它是不同地区、不同历史节点下的人类社会的一个自然演化——而现在各种的发展路径都指向着去中心化。
一旦认识和了解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的关系和纠缠,我们就可以带着更开放的视野,真正去了解WEB3.0、区块链、元宇宙等更多概念和现象。
万向区块链肖风:区块链应用落地的三个阶段,目前已迈入应用落地的2.0阶段:7月31日,万向区块链董事长兼总经理肖风博士受邀出席由工信部所属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办,万向区块链协办的“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峰会暨第四届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成果发布会”,并发表了题为“区块链应用落地的三个阶段”的演讲。肖博士表示,认为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在区块链应用落地的1.0阶段,区块链技术主要发挥存证、溯源等工具性能。而今,我们已经迈入区块链应用落地的2.0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区块链技术扮演起重组生产关系的角色,催生出分布式商业等创新的商业模式。区块链应用落地的2.0阶段,并非区块链应用的最终阶段。接下来,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随着多边平台越来越活跃,我们会进入区块链应用落地的3.0阶段——也就是资产数字化和数字资产化,所带来的基于区块链的价值分配和价值交换。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会看到数字化、智能化之后,再进行金融化、资产化,重新带来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经济体制,新的价值评估、价值分配、价值交换的区块链应用被建立起来。[2020/7/31]
新网络
自古以来,网络就是活力的源泉。
因为网络把人与人、地方与地方联通。俗语说流水不腐,有了流通性,原来的一滩死水就能给整活了。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增长,网络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
不过说到网络,很多时候我们联想到的只是互联网,但网络其实不仅是互联网。这个网络最初主要是实体物资的运输网络;后来慢慢加入了电话、无线电等的通讯网络,再结合计算机、阿帕网,上世纪60年代一个信息网络诞生了,就是互联网。从互联网1.0开始,大量的信息不断累积,特别是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每个印记,到了互联网2.0都成了个人数据——而这些数据是有巨大内在价值的。比如直播带货,顶流的带货主累积的几千万粉丝数据,一定程度上估个10亿都不算过分。所以当信息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开始思考怎么把这些信息与数据价值化、资产化。这时候自然出现了一张价值网络,把各种资产、身份数字化,一起连接在了一张数字网络上。
声音 | 肖风:区块链数字资产将是新金融的核心\"资产\":今日由HashKey Group和万向区块链实验室联合主办的HashKey2019数字资产全球峰会在香港举行。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在题为“数字资产:从江湖到庙堂”的演讲中表示,交易成本是企业存在的核心原因,新经济和新商业模式是将交易成本作为新视角,其中包括信息成本、信任成本和转移成本,随着互联网带来的全景数据和长尾数据、区块链带来的“信任机器”、人工智能带来的智能匹配算法,分别降低了这三种成本。他还指出,数字经济下产权的新形态包括数字产权中所有权的不可分割性,数字资产技术上的可复制性、易传播性,数字资产商业上的价值共享会提升整体净收益率,和数字经济的零边际成本社会特性。肖风表示,区块链数字资产将是新金融的核心\"资产\"[2019/3/21]
这么一来,数字化迁徙的浪潮就开始了。其中我把它分成三个阶段/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数字孪生。把现实世界的东西搬进数字世界里,这个数字世界中有一个对应的镜像。这个概念这些年来已经讨论得很多了。但浪潮并不止于数字孪生,数字世界里的东西未必需要和现实世界有对应的关系。那么第二个层次就是数字原生,在数字世界里无中生有地制造出各种资产、商品、服务、身份等。接下来,当数字世界里原生的东西足够强盛,它势必会反过来影响现实世界,所以第三层是虚实相生。随着这三层次的数字化迁徙,我们打开了一个数字虚拟空间。
但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互联网2.0时期,我们在各类社交媒体和公众平台账号累积的数据,所有权都不是自己的。这些数据资产终归是掌握在特定的局域或人手里,可以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走进互联网3.0时代,当个人数据成了个人资产,从社会秩序上,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资产?如果一个人违法乱纪,如何合理地对其数字资产进行剥夺、没收或销毁?在这里头,我们需要一套完备的治理体系。实际上,主流国家都在往个人数据安全保护的路上走。一方面限制互联网平台对数据的使用,另一方面协助用户将数据确认为自身的资产,包括所有权、携带权、遗忘权、使用权等等。在现实世界里,人们经过几千年的群居发展出了一整套规则,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世故。同样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世界里,为了合理的生存、生产,我们也得建立一套新的规则。从WEB1.0到WEB3.0,这是人类社会的网络一代一代不断发展的形态——如果我们能把社会底层的变化给看明白,再看上面的应用层也就一通百通。
声音 | 中国万向控股副董事长肖风:AI带来隐私保护需求,加密算法+区块链是解决方案:9月13日消息,在9月11日举办的“第四届全球区块链峰会”上,中国万向控股副董事长肖风指出,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得到重视。“随着AI技术的成熟,人们发现收集数据的机构可以拿着这些数据做很多事情,赚很多钱。而这个问题只有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安全多方计算、可验证计算等密码学加密算法架在区块链上,才能确保你的数据主权。”[2018/9/13]
新金融
要构建这套可靠的新规、新制,尤其是金融体系、经济模式,就需要用到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相当于信任的机器,用一套数学算法,让两个陌生人摆脱中介,完成一笔金融或商品交易。在虚无缥缈的数字世界里,对各种事物进行确权和证明尤为重要。区块链和以往的互联网存在一个关键的区别,就是全局性VS局域性。没有一个互联网不是局域网,因为这些互联网内容的提供商是有国别区分的。今天有一个国家要是看不开、把端口封了,这个国家的互联网一分钟就和世界告别。但区块链跟所有主权国家都没有关系,它天生就是一张超时空、超主权、全球统一的网络。
现在通过区块链,规则逐渐建立了起来,产生了一个新的数字货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与商品市场。任何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包括数字经济体,都不能没有货币。数字货币市场以加密货币为主,大致分三类:一类则是原生数字货币,即这个系统里无中生有出来的货币。只要市场认可,它就具备货币的意义。各国央行只能决定自己国家的主权法币,没有力量去左右/判定其他货币是不是货币。当然,一些国家可以对它进行禁止,但对于一个全球性的系统来说,很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另一类是主权数字货币,像数字人民币,或将来美联储可能发行的数字美元。第三类是机构数字货币,也称为稳定币,是由某一个商业机构发出来的。现在世界上99.99%的机构数字货币都是以美元作为储备而发出来的,比如USDT、USDC。目前为止,原生数字货币和机构数字货币已经很成熟了。但数字货币之所以被发明出来,并不是为了干我们现在货币干的事,如买咖啡、看电影等,而是为了数字世界里一整个的虚拟经济生态,在未来,这当中的各种活动都会创造出经济价值。所以除了货币市场,我们也需要数字资产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由代币来标志价值,进行确权、授权,相当于数字通证。其中,代币又分为同质化和非同质化。FT不是独特的,比如不同地区的一瓶同品牌批次的矿泉水,可以进行互换,因为重要的是它们的价值而非独特性。相反,NFT具有独一无二的属性,比如知识产权的确认就特别需要用到NFT。
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发起人肖风:ICO公开融资嫌疑大于IFO: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发起人肖风:区块链上的硬分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不能达成共识而产生的分叉;而另一种是暴力分叉。只靠算力进行硬分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ICO公开融资嫌疑大于IFO,IFO是借助基础公有链流量发展的商业模式。[2017/12/22]
这些东西目前已经运行了多年,Coin、FT运行了10年,NFT也有了3~4年的经验,技术上已经准备好了大规模使用。靠这三个东西,一个虚拟经济体就得到了闭环。于是新世界进一步铺垫好了。
新世界
上世纪PC互联网时代,我们连接到数字虚拟世界,靠的是打开浏览器,点击进入一个www网址,就是所谓的“上网”;一旦把电脑合上,再想上网还得重复一遍。但到了智能手机时代,我们不再是以这种形式上网,而是通过各种APP比如微信、微博“在线”。
未来,结合VR头盔、AR眼镜或者说MR这种混合现实的设备,我们将走进一个3D仿真环境里,也就是元宇宙,这时候就变成了“在场”。
当然,现在的应用场景大部分还很糙,等到带宽、存储、算力增强到一定程度,“在场”的体验感、沉浸感会足以以假乱真。
元宇宙这个新世界会是怎样的架构?我试着分了几层:
第一层是物理层。包括AR、VR、MR、XR等各种硬件设备,作为我们现实世界与元宇宙的接口。
第二层是数据层。其中计算、存储和传输能力非常关键,毕竟元宇宙就是一个由数据搭建起来的数字世界、虚拟世界。
计算上,如果要支撑每个人VR、AR等设备的3D实时渲染,按英伟达的评估,算力必须提升100万倍,而按目前的发展速度,这大致得等到2035年才能真正来临。存储上,如今因为短视频,存储、计算的需求直线飙升,整个中国的数据中心80%的存储已经由抖音、微信、快手等短视频互联网平台所用,同样需要飞跃的提升。传输上,现在我们还在5G阶段,但要全面开启的元宇宙,6G都不一定能够负荷。
第三层是算法层。
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算法来帮助开发、生成内容。这其中包括数字孪生的技术,像是英伟达的Omniverse平台,可以为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制造数字镜像;也有数字原生的技术,像是游戏引擎,在元宇宙里无中生有;还有虚实相生的技术,在虚拟世界里3D仿真、测试,最后回到现实世界3D打印出来——后面我们会从几个案例更具体看到这些算法的应用。
另一方面,要想建立一个十亿人的元宇宙,门槛一定要够低,就像80岁老太太当初适应微信一样,不需要学太多东西,一样能畅游元宇宙,比如有什么新想法告诉AI,AI就能帮她实现。
举个例子,现在靠英伟达的Omniverse,很多年轻人已经可以随自己喜好自由生成虚拟人。运营虚拟人需要本事,但做出一个虚拟人现在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了。而且它是开源的,个人、企业版都有——所以话说回来,现在大家对虚拟人的投资要慎重一点。
所以我特别想说:在元宇宙里,不仅仅是区块链找到了自己终极的应用场景,AI也找到了它的最大价值,就是AIGC,用AI来写代码、生成内容。人工智能固然很强大,但之前AI的商业模式一直不清晰,所有大的独立AI公司都缺乏一个好的价值变现的模式,而现在元宇宙填补了这个想象的空缺。
第四层是应用层。有了各种开发工具,我们可以结合出各种各样的应用,用于数字化生存和生产。
第五层是激励层,也就是刚才说的的经济/金融机制。
第六层是治理层。元宇宙一定不是公司制的,就像扎克伯格说的那样,元宇宙不是平台或公司的,是无数中心化机构和无数个人共同参与构建的,应该是分布式的、去中心的、自组织的。
接下来,我分享几个有意思的案例。
艺术家卖“破画”
一个数字艺术家,用数字原生的方法做了一个艺术品,在指定的时间里进行拍卖。拍卖的规则是这样的:每个人可以对它进行认购,认购数额不限,最后卖出多少份,这个艺术品就分成多少份NFTs;然后每一份之间可以进行合并,合并以后就会变大。
最终,这个艺术品共卖出去了31万多份,超过28000人购买,总值9100万美元。
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第一次,一个还在世的中年人的作品能卖到9000万美元。过去都得是几百年前的艺术家的艺术品才能卖到如此高价。
而且,他卖的实际上是一个未完成的艺术品,因为每个人只相当于买到了艺术品的一部分。这个作品如果有朝一日要“完成”,需要所有人共同参与,把所有NFTs聚集在一起。那么这个艺术品可能永远都没有最终形态,持续变化,因为合并到后来,它会越来越值钱,一直来回交易。
宝马造“仿车”
另外,宝马在英伟达的Omniverse虚拟计算平台上设计了新的汽车。其中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先在虚拟世界数字化,然后用一套算法,3D建模、3D仿真、3D测试,在元宇宙里模拟好了,再拿到线下生产。往后的迭代,也都在元宇宙里做。这个过程涉及极其复杂的模型,因为它真的对任何一个零部件的细节,以及零部件之间的关系,做到百分百的还原。
这件事的巨大意义在哪里呢?这代表着,制造业也开始用数字化的方法生产了,也就是工业元宇宙。以前的制造业,都是瀑布式开发,手工开模,然后让别人在真正的物理空间里测试,完了以后实际上还是不精确,一台车从概念到批量生产需要数年以上,现在可能两个月。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
耐克制“假鞋”
除此之外,耐克也花了2.5亿,专门收购了一家公司生产数字运动鞋。奢侈品品牌也开始进入到了元宇宙,而且在这方面,奢侈品品牌往往是最积极的。我问过他们的想法,答案很简单,因为奢侈品品牌本质就是引领潮流。所以只要嗅到一些趋势,就必须迅速跟进,不然就丢了奢侈品的根。
不久前,就连无锡惠山捏泥人的公司、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也都来特意来找我,探讨他们能在元宇宙里干点什么。
说实话,过去我推广区块链有8~9年时间,但大家普遍“事不关己”的样子,今天元宇宙这样的热潮是从来没遇到过的。元宇宙确实给我们打开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元宇宙疯狂不疯狂?元宇宙疯狂?不疯狂元宇宙疯狂不?疯狂
结语
总的来说,接下来我们能怎么参与元宇宙,我总结了4个方面:
工具开发;平台建设;应用提供;内容创作。
元宇宙最后究竟会长成什么样,其实有一个分歧:有人说,它是一个更辽阔、更虚拟的下一代互联网,而它本质依然中心化——但我们作为区块链从业员,相信它必然会是在区块链技术下,成长为一个去中心化的数字世界。
试想,区块链发展到今天,每年有高达十几二十万亿美元的交易发生,它到底是谁创办的,甚至TA今天是生是死都没有人知道,没有董事会、没有员工、没有专属服务器,但它平平稳稳、安安全全地运行了10年时间,没有出过一笔错账。没有任何人在管理它,但同时所有人又在运维它。
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像它这样有生命力?
互动问答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文章说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苏联同时都有了计算机,也各出现了一张网络,为什么是美国的网络笑到了最后?
一张网络如果封闭不开放,最后是不可能有前途的。美国芯片究竟为什么能做起来,我曾经问过一个官员。除了科学、技术,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市场。根据摩尔定律,每18个月芯片不仅性能提升一倍,价格也要下降一半。换句话说,任何芯片必须在两年时间里把以前研发的费用赚回来,同时准备好下一代芯片的研发投入。那么更开放的网络,才有更活跃的需求市场,去推动以及指引这些芯片产业。现在区块链与互联网的关系也是类似,前者全球性,而后者局域性。
元宇宙,如果用最直观的角度去理解,其实是一个3D的虚拟空间。那么怎么样的空间,你会愿意把自己白天一大半的时间都投入到里面?高山同学回答说:“如果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我们所体验的世界能做到90%逼真,而时间快慢可以调控的话——换句话说,我可以在里面用两小时展现出五个小时的效能,不仅打破空间边界,还能突破时间限制——那我会非常愿意。”你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