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解读 | 区块链证据在实践中应如何使用?_HOR:IOT

2021年6月16日,《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发布,该《规则》将在8月1日正式施行。《规则》在第十六条到第十九条首次确定了区块链存证效力范围和审查标准。正如官方文件中所说,这将有助于当事人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电子数据“存证难”“认证难”的困境。在涉及区块链技术的诉讼案件逐渐增多,区块链证据广泛运用于司法实践的当下,该《规则》的发布无疑为区块链证据的审查提供明确指引,也为准备运用区块链证据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指明了准备方向和策略。以下飒姐团队对这四个条文逐条解析,以展现区块链证据在实际运用时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十六条当事人作为证据提交的电子数据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存储,并经技术核验一致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该电子数据上链后未经篡改,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该条文明确了区块链证据的本质仍然是电子数据,并推定了区块链证据上链后的真实性。区块链电子数据的颠覆性正体现在传统电子数据的窘境中。在过去,虽然我国早早确立电子数据为一种法定证据,但是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遭遇了一系列困难,法官对其的适用相当保守而谨慎。根据刘品新教授研究,“绝大多数情况下法庭对电子证据未明确作出是否采信的判断,其占比92.8%;明确作出采信判断的只是少数,仅占比7.2%”

MicroStrategy创始人:FASB新规消除了企业采用BTC作为财务资产的主要障碍:金色财经报道,美国会计标准制定组织FASB已批准新规则,将允许公司以公允价值报告其加密货币持有量。MicroStrategy (MSTR) 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Michael Saylor在推文中表示,这一进展“消除了企业采用BTC作为财务资产的主要障碍”。

据TradingView数据显示,受此消息影响,MicroStrategy股价上涨,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30上涨1.2%至353.52美元。[2023/9/7 13:22:47]

这其中缘由,一是基层人民法院往往缺乏鉴别电子数据真假的技术能力,即使送去司法鉴定所也要花去较高成本;二是传统电子数据易受到篡改的特点。因此,《电子数据规定》对电子数据的提取、收集、移送、出示等等建立了保姆式的繁琐规则。稍不留神,相关证据就得补正,甚至强制性排除。为了规避这些繁琐规则,甚至还出现了将电子数据转化为书证、物证使用的“异化”情况。

利兹大学法学副教授:DeFi难以满足美国和欧盟监管机构拟议的加密新规:英国利兹大学法学副教授Konstantinos Stylianou今日在Cointelegraph上刊文称,DeFi难以满足最近美国和欧盟监管机构拟议的加密新规。例如最近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提议的加密新规,要求银行和其他货币服务企业核实从“非托管”钱包进行交易的客户的身份。而如果金融机构不能遵守DeFi服务中的身份验证和记录保存要求,那么自然会期望它们不提供支持。其次,《数字商品交易法》提议禁止交易所上的代币交易,除非交易所满足已注册、信息共享及遵守反垄断法等要求,而去中心化交易所难以符合这些要求。此外,在欧洲监管机构拟议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条例》( MiCA)中,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制定“健全的治理安排”,包括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职责范围以及行政和会计程序。DeFi和DEX项目本质上具有动态的管理和决策成员和程序。即使它们最初符合MiCA的要求,也不会在保持其最初批准的结构,以使其保证合规性。[2021/1/18 16:23:49]

而区块链较为妥当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区块链应用简便广泛,只需核验哈希值等就可以快捷地掌握电子数据有无变化;另一方面,除非遭遇51%算力进攻,否则链上的电子数据基本是安全的、不可篡改的。因此,当事人只需要确保区块链证据上链前是真实的,与案件有所关联,相关证据就很难被法院排除适用。

Compound总法律顾问:FinCEN加密交易新规定不会给政府执法部门带来任何好处:12月18日消息,针对美国FinCEN新的非托管加密钱包交易报告规则,Compound总法律顾问Jake Chervinsky今日连续发推文表示,这仍然是一个可怕的规则。他表示,首先,它并没有实现其既定目标,不会阻止资金流向不良行为者或帮助执法部门履行其职责;第二,它侵犯了美国公民的金融隐私权,考虑到FinCEN文件的泄露和最近的黑客攻击,政府并没有真正表明它在有效地使用公民的信息或安全地存储它们;第三,规则含糊不清,如果没有明确的合规途径,就只能由监管机构和检察官来决定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的努力是否“足够好”。Jake Chervinsky总结称,综合考虑,该规则将给VASP、他们的客户和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可能侵犯宪法权利,但总体上不会给政府或执法部门带来任何好处。[2020/12/19 15:46:07]

第十七条当事人对区块链技术存储的电子数据上链后的真实性提出异议,并有合理理由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下列因素作出判断:

动态 | Paydex团队在跨境支付上做出新规划:据悉,目前Paydex团队在跨境支付上做出了新规划,意在打造国际数字资产桥梁,为国内外以及跨境企业提供多方联合快速部署的高效区块链解决方案的服务,同时实现对全球主流数字资产的整合增值。[2020/1/27]

存证平台是否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提供区块链存证服务的相关规定;

当事人与存证平台是否存在利害关系,并利用技术手段不当干预取证、存证过程;

存证平台的信息系统是否符合清洁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存证技术和过程是否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中关于系统环境、技术安全、加密方式、数据传输、信息验证等方面的要求。

当然,凡事无绝对。目前商用区块链电子存证平台与官方区块链电子存证平台并存。以后若区块链证据被法院广泛地采纳,则将倒逼当事人普遍选择区块链进行电子数据存证,那么商用区块链电子存证平台或将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时,就需要考虑平台良莠不齐的问题。对此,《规则》第十七条就对区块链电子存证平台提出了一些要求。

声音 | Global Digital Finance执行董事:欢迎FATF新规,但这可能难以实现:据路透社报道,加密货币行业机构Global Digital Finance表示欢迎FATF新规。该机构执行董事Teana Baker-Taylor表示:“FATF要求企业在加密货币交易中包含发件人和受益人的详细信息的建议,这可能难以实现。我们显然会遵守,但挑战在于需要有技术设施来做一些事情。”[2019/6/22]

这些要求并非是生面孔,而是过往案例法院论证的总结。例如,在“区块链证据首案”中,杭州互联网法院就着重审查了平台与案件之间中有无利害关系,其在判决书中论述,存证平台公司股东及经营范围相对独立于当事人,具有中立性,且通过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整性鉴别检测,具备作为第三方电子存证平台的资质。

再如一个反例,在一项二审判决中,虽然第三方区块链电子存证平台具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认证》、《电子认证产品和服务授权》等行业认可的标准,但其缺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认证许可证书,因此被二审法院否定具备电子认证服务能力,相关案件也在二审中发生逆转。

因此,未来当事人在运用区块链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时,应当结合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保证存证平台为相关证书齐全,具有国家级认证许可的平台。

第十八条当事人提出电子数据上链存储前已不具备真实性,并提供证据证明或者说明理由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审查。

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可以要求提交区块链技术存储电子数据的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上链存储前数据的真实性,并结合上链存储前数据的具体来源、生成机制、存储过程、公证机构公证、第三方见证、关联印证数据等情况作出综合判断。当事人不能提供证据证明或者作出合理说明,该电子数据也无法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其真实性。

该条文提醒区块链证据的原始恶意是其挥之不去的阴影。当事人最好要通过公证等手段,藉由公证平台的背书,来坐实数据上链前的真实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如此,司法解释也未科以提供区块链证据的当事人过重的证明责任。一方面,真实性推定仍是有效的,需要要由对方当事人首先提出一些证据上链前不具备真实性的证据或理由;另一方面,即使提供区块链证据的当事人难以说明合理理由,但只要该电子数据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法院也不会一概推翻其真实性的推定。

第十九条当事人可以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就区块链技术存储电子数据相关技术问题提出意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委托鉴定区块链技术存储电子数据的真实性,或者调取其他相关证据进行核对。

在过去,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主要是针对鉴定人和鉴定意见出场的。如《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刑事诉讼法》第197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但由于区块链是一项新型技术,其相关问题在技术上具有太多可以讨论的空间。因此该条文拓宽了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场作证的条件。

写在最后

区块链技术对电子数据审查判断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传统电子数据最难以解决的真实性问题,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迎刃而解,甚至还取得了司法上的推定效力,在这点上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深度地改变了传统电子数据的生态。但是,未来区块链电子证据的泛用或许会带来过于夸大区块链证据证明力,第三方平台标准良莠不齐,上链前证据的“原始恶意”愈加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在有感于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便捷高效之余,仍应理性面对变革可能带来的相关问题。未来希望通过区块链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的当事人,也应积极结合相关规定进行庭前准备,保证区块链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能够得到法庭认可;而意图迈入司法存证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公司,更应注重相关合规和刑事风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8:5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