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分析: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问题_MAKE:数字货币的五个特点

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佘云峰

移动支付网消息: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官网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阐明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研发上的基本立场,阐释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背景、目标愿景、设计框架及相关政策考虑。

“白皮书”介绍,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什么是“智能合约”?

百度百科上对于智能合约的解释是,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

百度新专利获授权,可应用于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等场景:金色财经报道,近日,百度旗下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虚拟对象驱动方法、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方法及装置”专利获得授权。专利摘要显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虚拟对象驱动方法、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虚拟/增强现实和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可应用于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等场景。

据悉,该专利能使虚拟人发声时唇部肌肉运动更加自然,贴近真人。借助这一技术和百度类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ERNIEBot),百度有望推出与用户对话更加自然的高拟真度虚拟形象。(上证报)[2023/2/14 12:05:53]

智能合约概念于1995年由NickSzabo首次提出。他在发表于自己的网站的几篇文章中提到了智能合约的理念,定义如下:“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新增多条与区块链相关专利:天眼查数据显示,近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新增多条与区块链相关专利,包括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消费方法、装置,基于区块链进行基金管理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基于区块链的广告投放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等。(证券时报)[2020/6/18]

其中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承诺、数字形式、协议。一套承诺指的是合约参与方同意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承诺定义了合约的本质和目的。数字形式意味着合约需要被写入计算机可读的代码中。协议则是技术实现,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来执行合约。

因此,“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机协议,通过事先确定的代码自动执行合约条款,无须人工干预和第三方中介,一方面可以减少恶意和意外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使用信任中介。

动态 | MakerDAO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注册“DeFi”商标:MakerDAO已经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注册了“DeFi”商标,申请人是Maker生态增长基金会(MEGF)。该基金会在Maker社区中地位特殊,致力于打造“包容透明的全球经济”。(AMBcrypto)[2019/8/23]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一书中写到,“智能合约的工作理论迟迟没有实现,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缺乏能够支持可编程合约的数字系统和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该问题,不仅可以支持可编程合约,而且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过程透明可追踪等优点,天然适合于智能合约。因此,也可以说,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之一。”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智能合约指的都是区块链领域的“智能合约”。因为区块链领域的智能合约又具备了一些特点,比如规则公开透明,合约内的规则以及数据对外部可见;所有交易公开可见,不会存在任何虚假或者隐藏的交易。

动态 | 华北电力大学申请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电能交易专利:据北极星智能电网消息,华北电力大学申请了一项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分布式电能交易专利。专利提及,分布式的电力交易模型有效解决了成本高、效率低、数据安全性无法保证等难题,实现了低成本、高效能、环保绿色的电力能源网络。[2018/11/16]

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

据移动支付网此前统计,2020年-2021年上半年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共计申请了30项专利,其中明确关于数字货币的仅有5项,涉及到区块链技术的有高达23项,包括数字证书、交易凭证、智能合约、数据处理、共享文件等多个方面。

而其中明确与“智能合约”相关的有6项,都和区块链相关。也就说,数研所提交的关于“智能合约”的专利都是基于区块链中的。

俄罗斯IPChain协会帮助数字化吉尔吉斯斯坦专利局档案:据俄罗斯国有媒体公司Tass报道,俄罗斯IPChain协会与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代表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吉尔吉斯斯坦专利局档案数字化,并开发区块链数据库的试点版本以存储档案。[2018/4/14]

比如其中《区块链中定时智能合约的注册、执行方法和装置》等专利,描述了区块链可以认为是去中心化、可信的分布式账本,将智能合约以数字化方式写入区块链,并通过执行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来完成对应交易,已越来越受到各机构的青睐。

但是目前,存在于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一般需要外部交易才能触发执行,对于一些需要特定事件来触发完成的交易,如定时交易、根据产生的业务记录执行交易等,仍是现有的智能合约管理和执行方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这几项专利提供了一种区块链中智能合约的注册、执行方法和装置,能够通过注册对定时智能合约以及包括的事件触发函数对应的事件进行监控,以根据监控结果执行第一智能合约,实现通过特定事件以及定时智能合约的执行。?

目前数研所这一系列的专利并没有明确与数字人民币有关,但是据移动支付网了解数字人民币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平台化的设计,综合了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特点,形成稳态与敏态双模共存、集中式与分布式融合发展的混合技术架构。也就是说,尽管在交易层,为支持高并发、低延迟,数字人民币并没有采用区块链技术,但是在发行层分布式架构肯定是有所运用的。而这些专利未来用于参与方联盟链之间肯定会有一定的作用。

非区块链下的“智能合约”

除了数研所之外,部分银行也申请了数字货币“智能合约”方面的专利。

据移动支付网统计,目前查询到的商业银行关于“数字货币”的专利仅有14项,涉及工行、建行、中信、交行等四家银行。其中,中信银行的几项专利重点即涉及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的内容。

中信银行的《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交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的专利中,明确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交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该申请通过经CA机构认证的智能合约接收央行智能合约发送的数字货币交易请求,基于查询得到的目标智能合约的合约条件信息确定其合约条件是否达成,并确定是否执行目标智能合约。具体方法为,当经CA机构认证的智能合约接收到央行智能合约发送的数字货币交易请求时,自动查询目标合约的合约条件,并当合约条件满足时执行目标智能合约,实现数字货币交易的自动执行。

这些专利的重点即在于通过CA认证机构的智能合约来查询和判断接收合约的条件,而不用被动等待合约各方或第三方将相关合约条件数据上传至区块链节点。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验证和执行都依赖区块链中其它方节点的监督和自动执行,智能合约和区块链大多是绑定使用的,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应用要求较高,这项专利申请是基于非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数字货币的交易,与通过区块链合约实现数字货币交易相比,CA机构认证智能合约的实现较为简便。这实际上,也为非区块链下的“智能合约”提供了一个方向。

结语

“智能合约”将会是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加载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其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多种环境和关系,比如定向用途、定向人群、定向场景等。

智能合约或许不能完美解决现有支付场景中,数字人民币无法解决的很多复杂问题,比如电商平台的三方信任问题,但是智能合约为数字人民币未来的应用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6:6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