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4日,央行在其官网公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虚拟货币及相关虚拟货币活动的属性,明确了应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工作机制,并提出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监测,该文落款日期为2021年9月15日。结合以往政策,精读《通知》,链法律师团队整理出如下内容,希望对读者们更好的理解政策有所帮助。
全文46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关于《通知》出台的背景
「答记者问」中对这一问题有详细答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禁止金融机构开展和参与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清理取缔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和代币发行融资平台,持续开展风险提示和金融消费者教育,取得积极成效。为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人民银行等部门结合新的风险形势,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通知》。
笔者将其理解为:《通知》的出台,是新形势下对此前监管内容的强调,是对以往监管工作的延续和补充。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
这次?《通知》中再次强调了虚拟货币和相关业务活动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是再次?
关于虚拟货币的属性问题:2013年12月5日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强调“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欧科云链解读《海南自贸港总体方案》:区块链产业的政策洼地与制度高地:6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其中在多个地方提到了区块链产业相关政策。欧科云链研究院认为《方案》将推动海南自贸区成为我国区块链产业的政策洼地与制度高地。从《方案》内容上看,海南自贸港的区块链产业发展将分为两个阶段:在2025年前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海南“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主要在“产权保护”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深耕;在2035年前的第二个阶段,将以海南自贸区作为先行试点,建立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安全和区块链金融的标准,确保我国在未来跨境数据的国际规则制定中不会处于被动位置。[2020/6/2]
关于相关业务活动本质属性:这次《通知》强调,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是明确的、一贯的。
「明确」是指监管政策从一开始就说的很明白。
「一贯」是指监管政策从始至终是一致的。即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加密资产的非货币属性。
针对「禁止的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这次的《通知》也进行了列举式的明确,主要包括: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开展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代币发行融资;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
上述内容并非第一次提及,行业人尽皆知的2017年9月4日由央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也明确提及了上次内容。
动态 | BitSG币星唐伯虎解读趋势之王ETF产品:今日(2020年2月17日)晚19:00,BitSG币星创始人唐伯虎通过社群与用户深度探讨了其最近推出的交易衍生品ETF,并与现货、杠杆、合约等投资方式进行对比,剖析了在趋势行情中ETF得天独厚的优势:一键多空、比现货赚、比合约稳、永不爆仓,完美平衡了收益与风险,唐伯虎认为ETF产品应用于主流数字货币市场拥有巨大优势,将成为行业的下一个热点投资渠道,BitSG币星ETF产品的独到设计融合了再平衡、复利等先进机制,将帮助投资者在趋势行情中取得意想不到的超高回报率。
ETF全称为Exchange Traded Fund,含义是可交易型基金。ETF在传统金融中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指数跟踪,并将底层资产的价格波动,按约定的杠杆反应在基金净值上,使投资者更便捷、更有效的获得价格波动产生的收益,是一种低操作门槛、高应用覆盖的成熟金融衍生品。[2020/2/17]
正如「答记者问」中所言,这次《通知》的起草,是结合新的风险形势,总结前期工作经验。
这次《通知》的发布,是为了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
明确境外交易所向国内提供服务同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九四之后,交易所出海。但依据保护管辖权原则,由于这些交易所面向国人提供服务,仍然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保护管辖权是指: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者公民利益的,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动态 | 纽交所为Bakkt测试举行启动仪式 外媒解读此举表明监管机构已为Bakkt开绿灯:据Trustnodes消息,比特币结算期货平台Bakkt将于7月22日开始测试。7月18日,纽约证交所(NYSE)董事会已举行比特币结算期货启动仪式。区块链投资基金Pantera Capital首席执行官Dan Morehead表示在Bakkt数字资产峰会(Bakkt Institutional Digital Asset Summit)上表示:“我们坐在纽约证交所的董事会会议室里——这是比特币的第一次。”Trustnodes评论称,到目前为止,峰会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也不清楚是否有媒体受邀,但此次活动的举办表明,经过数月的漫长过程,Bakkt目前正在推进比特币期货的测试工作。Bakkt已经通过自我认证获得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批准,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旧的规章制度得到了政策上的调整。[2019/7/20]
此外,《通知》同时强调了在境内为境外交易所提供服务的人员亦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采取列举的方式明确了三类行为:营销宣传、支付结算、技术支持。
这一点并不意外,如果将经营交易所并向国人提供服务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那么为非法金融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为,自然需要承担责任。
此外,对于三类行为的列举,是目前网络犯罪活动中我国制定相关法律规定时较为普遍的做法。比如目前针对利用网络犯罪、网络的犯罪、网络非法集资类犯罪等的立法,也对上述三类行为进行了评价和列举。
分析 | TokenGazer币安中签解读:大陆用户仍为主力 机构持有较多BNB:TokenGazer分析显示:币安此次签数16666个,因为放开国内用户准入,中签率从上次MATIC的58.38%下降到30.82%;按照这次的中签率,锁定20天的BNB数量是540多万个,约3-4%的比例,再次说明大部分bnb在机构手里;另,此次中签率下降了一半,持有100个BNB以上地址大概率为活跃交易用户,可能说明用户仍旧占到币安活跃交易用户的半壁江山。[2019/5/28]
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有什么法律风险
普通民众尤其关注这一点。
《通知》发出后,不少行业朋友和人士,都在通过各种途径给我们留言,询问还能炒币吗?炒币是非法的吗??
《通知》第一条第款为: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何为公序良俗?
我国《民法典》总则编共有四处使用了公序良俗:
第8条规定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第10条对于法源的规定,适用习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143条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之一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153条第2款,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动态 | “区块链”一词入选“汉语盘点2018”国际词解读:人民网刊文《“汉语盘点2018”国际词解读》,“区块链”一词,与贸易摩擦、板门店、伊核协议等一起入选。文中称, 2008 年首次提出区块链概念以来,这项技术快速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区块链代表了一种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为推动世界经济与国际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2018/12/11]
公序良俗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公共秩序,即法律秩序,包括社会公共秩序和生活秩序;
二是指善良风俗,即法律秩序之外的道德,即由全体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可、遵循的道德准则。
我国有学者参考国外判例学说,将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类型化为10种:危害国家公序型,比如以从事犯罪或者帮助犯罪行为为内容的合同;危害家庭关系型,比如约定断绝亲子关系的协议;违反道德型,如开设妓院的合同,实践中以性行为为对价获得借款的情形;射幸行为型,如,巨奖销售变相等;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行为型,比如过分限制人身自由换取借款的情形;限制经济自由型,比如利用互相借款扩大资金实力以分割市场,封锁市场的协议;违反公平竞争型;违反消费者保护型;违反劳动者保护型;暴利行为型。
何为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即如果投资虚拟货币的行为,违背了公序良俗,那么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比如签订了投资虚拟货币的合同,如果该合同存在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形,则该合同无效。
这次《通知》中,对于相关行为认定无效的路径为「背俗无效规则」。
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我国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规则包括了「违法无效规则」和「背俗无效规则」。
合同无效与不受法律保护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不受法律保护意味着投资人依据委托协议的诉求不会受到法院的任何评价。
合同无效则不然。根据《民法典》第157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据此,合同无效后法院仍会对委托人所托付之财产进行相应处理。比如行为人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炒币是非法的吗??
如前文所述,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是明确的、一贯的。
《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中明确: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我国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规则包括了「违法无效规则」和「背俗无效规则」。
联系上文《通知》中关于投资虚拟货币行为无效的表述,明确指向的是「背俗无效规则」。而非是以投资虚拟货币行为违法为由,而认定合同无效。
根据《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和《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我国目前未认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货币属性,禁止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使用等金融活动,但并未否定虚拟货币可以作为一般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也未禁止其作为普通虚拟商品进行交易流转。
也就是说,大家口中所说的「炒币」,并不能简单、直接地理解为违法、非法。当炒币行为,且某种特定的炒币行为违背公序良俗的,才会被认为无效。即便无效,《通知》也并未指出炒币是违法的。
如何理解风险自担?
我们在「如何理解非法集资新规中的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损失?」一文中曾对自行承担损失有过明确的解读。?
风险自担不是指合法权益不受法律保护!不是指三不管!风险自担意味着损失自担。而这里损失自担,应参照如下内容:
参考《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规定,以“e租宝”为例:
涉案金额745亿元,轰动全国的“e租宝”案件在立案后五年的2020年1月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e租宝”案首次资金清退公告,于2020年1月16日对在“e租宝”网络平台参与集资且已经参加信息核实登记的受损集资参与人进行资金清退。?
由于该案的定性是集资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属于非法集资类案件,案件追缴的资金要完成清退,即平台剩余资金按照比例返还给集资参与人。根据公开的信息有人统计过,清退的资金比例在40%-50%之间。?
也就是说:
如果你投入了100万元,能拿回的资金在40万到50万之间,这部分属于清退资金。而未得到清退的50万-60万,这部分损失由你自行承担。这就是《条例》中提及的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损失。
最高院、最高检首次成为政策发布主体
与以往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通知相比,这次《通知》的发布主体出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但这其实并不意外,毕竟两高属于我国最高司法机关。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出现在这里是应有之义。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答记者问」中提出的: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必然要求。
此外,两高后续可能会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
我们有必要以理性的眼光看待这次《通知》,明确其中重点及指向性。这次《通知》打击的是「交易炒作」,追究的是「违法犯罪」,保护的是「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我们在「金融、能源,比特币、挖矿」一文中曾指出,从传统的证券发行和交易市场来看,世界各国对证券发行都秉持着严厉监管的态度,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长久实践的过程中,各国对证券发行和交易的监管思路和框架日臻成熟。监管的重点都在于保护证券市场投资者,并普遍遵循着“监管强度与投资者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呈正比,与投资者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呈反比”的监管逻辑。
当前,虚拟货币市场鱼龙混杂,虽然有比特币、以太币等成熟案例,但其中充斥更多的是以「区块链+虚拟货币」的名义进行金融、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反观市场,越来越多的对区块链所知甚少、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普通民众参与了进来。
因此,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我国对虚拟货币的投资一直是明确的、一贯的,即对其加以诸多限定,不纵容投资者过度的“热情”,坚决打击交易炒作行为。
所以,《通知》从标题到内容,指向的都是「虚拟货币交易炒作」,而非「虚拟货币交易」。当然,对于「虚拟货币交易」,要风险自担。
「明确」和「一贯」还体现在对犯罪的不姑息。《通知》中列举的予以禁止的「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用现有的刑法体系完全可以进行评价,可以预见的是,上述业务活动会成为监管接下来的重点关注对象。
政策的落脚点还是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无论是给过热的市场“泼冷水”,还是打击滋生在市场的花样繁多的违法犯罪活动,其政策制定对标的是国家金融安全战略,其落脚点是「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