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改进身份和访问管理(IAM)的10种用例_BIT:DAPP

社会的数字化推动着身份的数字化。从健康信息到专业认证,无论是数量、种类还是价值,社会各界对身份信息和证书认证的需求都在增长。以往,身份信息由政府或者私营部门这些第三方进行监测和核实。然而,摇摇欲坠的信任和新技术的发展使身份识别与访问管理中的业务组织受到了质疑。

随着个人数据量、数字交互频率和安全风险的不断增加,基于纸张的身份证明越来越不适于数字世界。目前尚不清楚新兴技术将如何重塑身份。

身份和访问管理技术在组织管理事件中对于识别、验证和授权谁访问服务或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例,这里的访问可以针对任何内容,从客户登录软件到开发人员配置硬件,从公民使用政府服务到各种形式的用户验证、认证和证明。

身份属性是附加在身份上的标签:就业、国籍、与服务提供商的关系、获得政府权利和人口统计资料。这些标签不仅仅是数字标签,而且还证明了我们是谁。

动态 | 四川省委:加快区块链等技术与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据四川日报消息,2019年12月6日中国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智慧小区、智慧社区建设。[2019/12/12]

分布式账本技术(DLT),通常称为区块链技术,是为IAM提供潜在的新模型的几种新兴技术之一。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包括各种分布式数据安全和计算以及捆绑在其中的技术的合集。

它的核心是去中心化的处理交易、进行身份验证和交互,而不需要一个中央权威进行记录和验证。这种按顺序记录和获取存储数据的能力被称为在数据保存方面的一个根本性突破,其应用范围远远超出了Crypto领域。

动态 | 三星手机区块链服务功能已支持比特币及 Kakao 原生区块链 Klaytn:三星在其智能手机的区块链服务功能 Samsung Blockchain KeyStore 添加对比特币的支持。根据三星开发者网站的信息,该区块链服务此前仅支持以太坊,目前已支持比特币以及 通讯巨头 Kakao 的原生区块链 Klaytn。Samsung Blockchain KeyStore 于今年年初推出,提供加密货币存储以及管理个人私钥等服务,同时支持区块链应用程序中使用结算、汇款等功能。据此前报道,三星将在 Galaxy S10 系列以及后续智能手机产品配备 Blockchain KeyStore 功能。[2019/8/14]

区块链技术改进IAM的10种用例

我们简述了一些利用区块链技术或者受到区块链技术启发而设计的,可以改进IAM的举措。包括:

1.多方验证

声音 | 易华录:区块链技术是其数据湖生态服务的组成部分之一:据问董秘7月23日消息,易华录(300212.SZ)在回答投资者“区块链技术是否会对数据湖商业模式形成冲击?”一问时表示,区块链技术是数据湖生态服务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为数据湖业态提供辅助服务的。[2019/7/23]

多方验证涉及用一组实体取代一家作为中央机构的身份验证服务公司,这些实体由一个合资企业或企业联盟所拥有并通过一个网络来治理。这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IAM系统以提高效率的最广泛愿景,尽管各方之间协调的复杂性使得这种应用目前在规模上有限。

2.可验证凭证

根据万维网联盟(W3C),“可验证凭证代表发行人以一种公开且尊重隐私的方式所作的声明。”它们是身份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块链技术提供了“数字水印”的作用。就像基于区块链的NFT使艺术家能够对其原始媒体加盖数字水印一样,类似的功能也可以用于验证身份凭证。也就是说,公司不应该在区块链上存储个人可识别信息,而应该存储可验证的哈希数列。

现场 | ANX国际集团执行董事:区块链技术真正在金融交易领域普及尚需时日:金色财经现场报道,2018年8月10日,在2018纷智金融科技峰会(香港)上, ANX国际集团执行董事Jason Dehni指出: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很多人都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讨论,首先,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婴儿阶段,要想真正在金融交易领域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智能合约等技术要变得越来越适用于大多数人。做一个新的区块链创业公司可能比一个大公司使用区块链技术简单得多。

金融科技还是需要金融服务,需要市场监管。如果我们能在广州、澳门等地创建平台,那么香港也会变成区块链中心。很多人认为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账本,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区块链其实就是一个技术平台,可以改变用户体验,通过它降低成本,接触到更多的客户,区块链非常有潜力,比如可以用于房地产和私募基金等领域。[2018/8/10]

3.分布属性

在公有链体系结构或基于开放源代码的混合体系结构中,访问是不受限制的,并且用户有可能在不需要中心目录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全局搜索和访问。这种透明度可能威胁到隐私,但随着对保护隐私的加强,更容易获得数据的分布属性可能改善现阶段的金融包容性,并帮助那些无法证明自己身份的人获得特许权。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中心发布28个加密货币及其背后区块链的月度评级指数:今日,中国工业部下属研究部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中心(CCID)正式推出28个加密货币及其背后区块链的月度评级指数。CCID表示,该指数基于三项标准,即技术、应用和创新,但未公布其方法。以太坊在第一期评级中排名第一,而比特币仅排在第13位。[2018/5/17]

4.可访问属性

通过基于代码逻辑和区块链算法的智能合约,数据可以加密并且在需要时解密。避免将个人可标识信息或个人原始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上,我们只需要将身份属性的哈希签名存储在账本上,而用户可以从其设备中了解其身份属性。

5.属性来源

我们如何知道身份属性的来源和准确性?毕竟,一个身份属性只有在我们对它的来源充分信任的情况下才是可靠的。正如共享账本提高了整个供应链溯源粮食的透明度和效率一样,共享账本可能会在发放身份属性来源的时间戳上提供透明度。

同样的功能对于关键的生命周期管理很有用,特别是对于同步可见生命周期元数据。学术界正在考虑使用它,因为它可以协助验证和证实资质认证以及聘用证书的真实性。

6.数据最小化

服务提供者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数据才能对某人进行身份验证?我们可以在区块链上配置各种功能,例如智能合约、零知识证明、选择性披露等等,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验证所需的那些数据或身份属性,以及不需要披露的数据和属性。

7.审计跟踪

在许多企业中,创建交互日志不仅基于操作安全,还是法规的要求。在记录审计信息时,例如注册用户、用户登录、用户请求权限或用户停用,区块链技术可能不是必须的,但它对于各方之间的同步、维护日志完整性和降低篡改或欺诈的可能性非常有用。

8.合规性验证

和共享审计跟踪相同的另一个用例是合规性验证,因为审计师可以是共享账本网络中基于权限的利益相关者。许多企业身份使用案例还需要合规性验证,例如金融服务中的“了解您的客户”。

区块链技术并不会消除IAM对于例如政府机构的中央机构的依赖,但是可以为个人和银行提供更高的效率。一家银行可以访问并验证,其他银行已经进行了KYC尽职调查,并核实了客户的身份,这一切都降低了银行的成本。

9.自我主权身份(SSI)

尽管完全自主和将所有属性的控制权转移回最终用户的概念早于区块链和IAM,但区块链技术激发了一些创新设计,以实现对个人数据的更大自主权。包括专门为身份属性可靠性设计的一致性算法。尽管存在SSI的可能性,但一些诸如医疗保健或金融服务等高风险的用例中,可能还是需要外部机构来验证身份。

10.去中心化身份认证(DID)

DID是完全由身份所有者控制的身份认证,独立于中央机构或提供者。DID是SSI的一个组件,设计为用户控制,并且无法重新分配和更改。这意味着它们包含了公钥文档、身份验证协议和通过密码学签名的可验证性。

这些用例在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便利。医院、保险公司、护工、诊所和药店之间缺乏沟通,妨碍了提高效率、节省费用和用户获得护理的机会。这个问题的核心挑战之一就是身份验证。启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通过单一的数据来源,提高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医疗认证过程中的可见度;

跟踪和认证从业人员在其职业生命周期中的证书以及许可;

核实健康记录的真实性和同步许可访问;

通过私钥、数据最小化、可验证凭证、更大的病人控制等方式支持更大的信息隐私权;

通过编码的智能合同和实时可见性改善监管合规情况;

通过减少数据孤岛和重复,减少与验证凭证有关的大量成本、复杂性和时间。

区块链与IAM的现状

以上的用例描述了区块链技术给IAM带来的好处,但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现实:身份是复杂的且属于个人的,而且越来越多具有更多的生物特征,对这些数据的数字化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IAM将多个领域、系统、技术和服务提供商连接了起来,但将身份信息编码到区块链上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有关数据的可访问性问题是很重要的:应该存储什么、谁为其提供担保、如何维护以及由谁来决定可访问性。这些问题结合了哲学、经济、文化和法律方面的诸多考虑。尽管技术仍在变化,但它有可能将身份控制点从集中但互不相连的中心枢纽转移到一个去中心化的但相互关联的信任网络之上。

原报告来自JessicaGroopman,KaleidoInsights。Jessica致力于研究影响组织管理的技术,例如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曾担任Harborresearch的研究总监和首席分析师,以及AltimeterGroup的行业分析师。中文版本由链集市团队编译整理,英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文转载请联系编译。

作者丨JessicaGroopman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62ms0-6:15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