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DeFi 区块链还能干嘛?_区块链:NFT

“7月22日消息,近日在巴黎举行的EthCC会议上,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Buterin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到,目前金融应用主导着以太坊社区,但在他看来,非金融公用事业才是通用区块链愿景中最有趣的部分。”

上述是近期的新闻报道。

看到这一则消息,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个问题,除了DeFi,区块链还能干嘛?不局限于ETH,而是整个区块链领域。

DeFi层面

DeFi目前还是作为区块链领域的首要应用。区块链的最大应用还是在金融领域,没有任何别的领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底层逻辑有两条:

第一、加密资产的支付和结算是同时发生。传统金融领域,支付的速度是极其快的,甚至可以应付中国的春晚这种超大规模超级密集的金融活动——没有开玩笑,这几乎是世界上最考验服务器和支付系统的人类活动之一了。可是结算的周期相对来说非常缓慢。

FTX索赔网站在开放约一小时后下线:7月12日消息,FTX用户联盟于7小时前发推称FTX索赔网站开放,该网站显示为在FTX、FTX US、Blockfolio、FTX EU、FTX Japan和Liquid用户提供访问账户信息、查询历史交易、提交电子索赔证明等功能。但FTX索赔网站在运行约一个小时后下线,截止发文,该网站目前显示不可用,原因尚未查明。[2023/7/12 10:49:23]

理解了上述第一条就理解了加密资产的底层逻辑,也就很容易理解上述Vitalik所说的话,银行电汇也好,支付也好目前的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说已经是非常完善的,结算系统已经到达了瓶颈,没有办法再次提速了。区块链的出现直接解决了结算问题,尽管目前所谓的TPS问题,困扰了一些应用场景,不过这是慢慢可以被解决的问题,比如ETH2.0、比如layer2,比如新型公链基础设施。

YFI创始人:中心化交易所除了法币通道,对于DeFi没有其他额外价值:yearn.finance创始人Andre Cronje发表推特表示拒绝了中心化交易所的上币邀请,他在推特写道:“(我们)告诉那些想要上线(我们DeFi代币的)中心化交易所,我们对此没有兴趣。除了作为法币弯道,中心化交易所还有什么额外价值是DeFi没有覆盖到的?”[2020/8/10]

第二、智能合约,尤其是以太坊生态智能合约协议的完善,让金融具有“可编程性”和“强执行性”,而开源代码让整个流程变得透明——这不代表不会出问题,个人不会作恶,而是说问题出在哪里都可以溯源,找到出问题的地方。

就影响力来说,区块链对非金融层面的影响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当然,你可以举出各种例子,来反驳这个观点:比如在这个方面研究较深的腾讯区块链研究院,曾出版图书《产业区块链》,但是,把产业区块链直接从世界上抹去,对产业目前也没有实质性重大影响。

白硕:区块链杀手级应用除了金融行业,极有可能出现在传统产业: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前总工程师白硕在采访中表示,区块链的杀手级应用要满足两个方面:一是要有足够的用户流量,二是能撬动足够的价值。而下一波可能出现的杀手级应用除了金融行业,极有可能出现在传统产业上。比如制造业、服务业、甚至非常传统的资源行业。[2018/4/28]

分布式存储

IPFS/Filecoin为首的分布式存储领域,目前还没有经过验证的真正的商业模式出现,头部项目Filecoin也远远没有到商用的底部,项目还在早期,等节点API接口安全地开放,数据可以自由对接,等检索功能变得完善的时候,Filecoin的商用价值才会慢慢体现。

不过这里要说明,ProtocolLabs对行业最大的贡献不一定是Filecoin这个项目,而是复制证明和时空证明这两个证明机制:第一次解决了分布式存储的证明问题。后续会有不同的项目利用复制证明和时空证明去做出不同的应用性公链或者生态项目,例如新兴公链项目EpiK就是利用复制证明和时空证明去存储知识图谱,这是一个有趣的尝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员李虹含:通证经济学会成为区块链理论基础,除了暴富还有更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学副研究员李虹含,今日专栏文章提到“是否人类所有的互联网行为都要区块链化”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文章指出:“目前,我们在互联网上从事的行为从数据格式上划分,可以界定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包括文字,非结构化数据包括语音、图片、视频。这些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打包进通证系统进行资产化配置定价。”[2018/3/7]

分布式计算

Platon、OasisNetwork、Phala等等都是分布式计算的一个分支隐私计算,不过目前来看都还在早期阶段,隐私计算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的低成本方案去验证“任意计算任务”的正确性。

逻辑上来说,分布式计算的难度比分布式存储高几个等级,如果计算机基础不够强的话,可以这么理解,你觉得做硬盘的难度大,还是做CPU、GPU的难度大?前者是存储组件,后者是计算组件。

原BTC.com运营总监朱砝:除了区块扩容,BCH还需要网络分层,网络分层会让BCH更完美:针对日前BCH的网络拥堵,原BTC.com运营总监朱砝标示,真正做日常支付的话,交易量会指数级上升,BTC和VISA、支付宝之间有1000倍到一百万倍的差距,区块体积扩容或许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除了区块扩容,BCH还需要网络分层,网络分层会让BCH更完美。[2018/1/21]

当然,还有个项目,可以算作分布式计算项目的头号玩家,就是Dfinity,代币名称就是InternetComputingProtocol,不过这个名头极大的项目目前还在开发之中,过于早期,而且机制上有点中心化,看未来发展如何了。

分布式计算领域是重要的未来方向,结合分布式存储这是WEB3的“云系统”——新型云计算云存储。

溯源

这是一个大的方向,分为实体产品和虚拟产品。

实体产品溯源:大概率不行

传统实体产品的溯源是区块链的一个bug,为什么说是bug?因为是食品、农产品、奢侈品等等传统领域的溯源已经有了很发达的体系,强用区块链来做是不一定妥当的。比如某集团运用区块链技术从厄瓜多尔运输香蕉。

不知道这样的香蕉是不是更快捷、更安全、更好吃。

虚拟产品溯源:优势巨大

虚拟产品的溯源呢?

情况会好很多,因为本身就是电子的所以和区块链无缝对接,比如区块链发票、区块链法务体系取证、各种证书如毕业证、专利证明等等,还有最近火热的NFT,对,你没有看错,NFT的本质就是对虚拟产品的溯源。

全世界最近好像都在讨论都在说元宇宙,Axie、Decentraland、Sandbox等NFT项目似乎都和元宇宙相关,在此申明,元宇宙不需要太复杂的讲解,元宇宙就是“虚拟现实”。其他的概念解释只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元宇宙不必然和区块链和NFT发生联系,只是区块链NFT或许更适合元宇宙的一些虚拟资产的溯源。逻辑上就是这么清晰。

不过,上面捋清楚了概念,不代表我不支持NFT,不代表区块链做不好溯源,至少在虚拟产品、DigitalAssets层面,区块链的溯源功能有非常大的优势。

社交网络

从溯源作为根基,延伸出来的社交属性也是近期的热门之一。为什么说社交属性的根据是“溯源”?社交网络的核心在于你是谁?你要干嘛?你和我一起能干嘛?

第一个就是溯源,哪怕是个虚拟人名,也有个代号与标签,这是社交网络的基本要素,比如facebook、twitter、WeChat你总要有个账号。所以很多人在做NFT社交,基本逻辑是区块链可以做的是虚拟产品的溯源,更进一步,涉及到治理、虚拟资产等等,所以才有了“社交代币”这一概念,而溯源是社交网络的基础。

全网估计没有人这么讲“溯源”,但是区块链底层逻辑是全球共同维护的账本系统,项目中所有的服务器维护的是同一套账本,是“状态机”结构。账本用来干嘛的?记账,记录历史数据。记录历史数据不可篡改,去核对去查找,就是“溯源”。

当然,溯源的特性应用还有政务区块链、产业区块链等等,如果想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推荐阅读腾讯区块链研究院撰写的《产业区块链》,那里面有很详细的描述,关于产业区块链、关于联盟链。

以上就是区块链目前能够做的事情,我做的一个小小的总结和讲解,区块链还在发展的早期,把握其本质有助于我们看到更远的未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世界币合并后的以太坊重组_区块链:LOTUS

最近有人在讨论矿工是否可能采用一个还不存在的、修改过的以太坊客户端,主要为了使矿工可以接受贿赂,对区块链进行短程的重组(创造这种贿赂的主要用例是攻击DeFi协议).

[0:31ms0-8:39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