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18日,四川发改委、能源局下发通知,要求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后,央行也发声了。21日下午,央行发布公告,公告显示,近日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就银行和支付机构为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提供服务问题,约谈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和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部分银行和支付机构。
公告显示,此举是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金融委第五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打击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炒作行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
6月1日,链法以「金融、能源,比特币、挖矿」为题,曾经分析过国内的这次监管逻辑,也预测过监管动向。而近期监管靴子的逐步落地,也印证了我们此前对监管方向的预测。监管目前对挖矿的亮剑已经趋于明朗,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还是出现了,政策层面基本上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其监管逻辑主要在于「能源安全」。
对挖矿的监管缘起于5月21日的金融委第五十一次会议,其中明确有提及,除了打击「比特币挖矿」外,也要打击「交易行为」,链法当时的观点是对比特币交易的监管关乎「金融安全」。当然,这里的比特币只是众多加密资产的代名词。
菲律宾央行扩大加密监管范围 交易所及托管平台需申请许可证:1月26日消息,菲律宾央行已扩大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管范围,所有加密货币金融服务提供商均被包括在内。因此,从事加密货币交易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托管平台现在必须获得央行的批准,同时扩大后的监管制度还涵盖了加密货币衍生品平台。(Cointelegraph)[2021/1/26 13:34:07]
链法认为,从「金融安全」监管的底层逻辑来看,今年加密资产开启牛市,造富神话使得比特币出圈儿,让更多人开始了解、参与到加密资产的“交易+投资”,参与门槛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并不属于监管逻辑中的“合格投资人”,认知有限且风险抵御能力低,加上非法集资+区块链盛行,高风险合约杠杆加上极端行情,使得参与者倾家荡产。
在这样一个「类证券发行和交易市场」,监管的逻辑与普通证券市场无异,即监管的重点在于保护市场投资者,并要遵循着“监管强度与投资者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呈正比,与投资者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呈反比”的监管逻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监管出手只是时间问题。
前些日子,三大交易所关键词被搜索引擎屏蔽,微博大V微博被封,是从流量入口上进行限制。这次约谈银行,就是在资金入口上予以限制,逻辑很清晰。虽然说各大银行早在2014年就开始对涉加密资产交易进行过限制,但我们应当也注意到,这次央行及其他银行和支付机构的对外发声,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点。
BIS执行委员会委员:2020年是全球不少央行对CBDC态度的一个分水岭:国际清算银行(BIS)执行委员会委员、创新部总监Benoi?t C?ure?对财新记者表示,2020年是全球不少央行对CBDC态度的一个分水岭。从只有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瑞典央行在内的一小部分央行积极研发CBDC、多数主要央行“持守势”,到今年多数央行从研究转向行动,根据BIS的调查,全球80%的央行目前已在探索研发CBDC,40%的央行在做概念原型验证(PoC),10%的央行在做试点,“类似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在深圳做的”,科尔补充道。(财新)[2020/11/24 21:57:04]
1、步调高度一致
这次银行对外的发声,一开始是农行先发了声明,但是旋即就删掉了。而后是央行在官网和公号发布公告。后续开始刷屏,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支付宝等机构接连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我行服务开展虚拟货币交易的声明》。而且,约谈的事情并不是发生在今天,但是发公告却都是在今天,可以说是步调高度一致,你也可以理解为监管是严阵以待。我们都知道政策发布和政策落实是两个层面的事情,但是这一次,从对矿业的全面清退就可见一斑。
中信证券:预计央行数字货币年内上线存在技术可行性和政策引导性:中信证券在研报中称,据媒体报道,央行数字货币DCEP目前已在部分银行进行内部测试,首批试点地区包括苏州、雄安、成都和深圳等地。预计年内上线存在技术可行性和政策引导性,银行科技项目的测试周期一般在半年至一年时间,3月央行年度货币金银会议亦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因此判断自上而下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年内上线可能性较大。中长期或将达万亿规模,目前国内M0规模8.3万亿(增速逐年下降至5%以内),作为M0部分替代,预计央行数字货币投放量将在万亿规模,受客户习惯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取决于现金交易替换规模和电子支付替换规模。(第一财经)[2020/4/16]
2、首次提及“滋生非法跨境转移资产”
加密资产本身具有的全球流动性和隐蔽性,使其为跨境资金违规转移所青睐。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曾提及,OTC交易是有可能违反外汇管理方面的规定。当时我们从监管动态来判断,监管层面已经注意到这种情况,尤其是USDT。
从法律定义来看,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支付手段和资产。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特别提款权;其他外汇资产。
声音 | 法国央行行长:财政部长将成立“稳定硬币”项目特别工作组 包括FB旗下加密货币Libra计划:据金十6月21日消息,法国央行行长表示,财政部长勒梅尔将成立“稳定硬币”项目特别工作组,其中包括Facebook(FB.O)旗下加密货币Libra计划。[2019/6/21]
在加密资产领域,USDT就是数字美元的代名词。虽然不符合作为外汇可以用作“国际支付”的特点,也不符合现有法律对外汇资产的定义,但不排除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会被认定为美元外汇资产。
一方面,USDT时常与贩、、网等黑产“纠缠不清”。另一面,通过在境内用法币购买USDT,在境外将USDT兑换成其他法币的对敲模式,实质上就绕过了国家外汇管理制度,破坏了外汇管理秩序。
因此,监管下一阶段势必会对非法跨境转移资产发力。
3、场外交易商银行账户会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OTC交易“宜疏不宜堵”的道理大家都懂。央行的公告中明确提及“各机构要全面排查识别虚拟货币交易所及场外交易商资金账户,及时切断交易资金支付链路;”
高盛投资总监:央行支持的加密货币可能会非常有用:高盛私人财富管理部门首席投资官Sharmin Mossavar-Rahmani周二接受了Business Insider的采访。谈到央行支持的加密货币话题,Mossavar-Rahmani表达了相对积极的看法。她说:“美联储等央行支持的数字货币是否有空间(可能性)?是的。这可能会非常有用吗?它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吗?是的,但影响不是这些。许多人在这个领域建立了各种交易所,基础设施和对冲基金,很显然这些人会受到伤害,但这只占全球GDP的很小一部分。”[2018/2/28]
这次的监管重点是比较明确的。在扫黑除恶行动中,素有打伞破网,打财断血的说法。这样的比喻放在这里可能并不恰当,但是出金入金之于加密资产交易,就是“血”。以支付宝的公告为例,其中明确提及“加强商户管理,严禁虚拟货币商户准入,并持续对签约商户进行风险监测,一旦发现商户从事虚拟货币交易,将其纳入黑名单,禁止后续合作”
但是话说回来,在公开层面,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其他银行,一直以来都是不支持虚拟货币交易的,这次官方重申,就看后续力度有多大,政策如何落实。
4、违反银行公告会如何处理?
以建设银行为例,其在公告中明确,对于上述涉虚拟货币交易的行为,一经发现将立即采取暂停相关账户交易、终止金融服务等措施。对发现的违法线索,将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涉及虚拟货币交易的行为被发现,建行有权基于《用户协议》及其他政策、文件等,终止服务、暂停交易。
笔者注意到有人在朋友圈晒出截图,说是账户被冻结,写的是司法冻结,这种司法冻结,是因为怎样的情况出现的?会否真的只是因为查到炒币直接执行账户冻结呢?
赋予公权力机关冻结公民财产权力的法律法规分散在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反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查封、冻结措施有关规定》等法律法规当中。也就是说,公民的银行账户被司法冻结的原因有多种。如果相关账户有从事加密资产交易而被司法冻结,比较常见的原因是入金时,交易链条中涉及到了“黑钱”,机关在侦查案件时依据法律规定要求银行配合冻结了交易链条中的相关账户,待案件有结论之后再做进一步处理。当然也不排除被冻结账户的户主因涉及到民事诉讼而被冻结。
虽然目前央行约谈各大银行或者支付机构要求加强对加密资产交易的管控,但是银行本身没有权力直接冻结用户账号,只有公权力机关依照法律规定要求银行配合冻结时银行才会冻结用户账户。
只是因为炒币行为本身,是不会被司法冻结的。以建设银行发布的公告为例,其中明确,对于上述涉虚拟货币交易的行为,一经发现将立即采取暂停相关账户交易、终止金融服务等措施。对发现的违法线索,将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5、炒币行为本身的法律定性如何?
从整体上来看,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未认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货币属性,是禁止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使用等金融活动的。但并未否定其可以作为一般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也未禁止其作为普通虚拟商品进行交易流转。
也就是说,正常的数字资产交易行为,其本身不属于“代币发行和融资”,也不属于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或“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亦未违反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关于代币发行融资的各项规定,故该类交易行为并未被我国法律所禁止,其应属合法有效的。
只是从政策层面上来看,虚拟货币交易炒作行为,存在金融风险,在监管层面是不鼓励的,普通民众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慎参与,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有参与持有和交易的自由。
做个总结:
这次由央行发起,其他银行和金融支付机构采取的一致行动,宏观上来看,监管政策的方向和范围都没有变,跟以往是一致的,强调对九四公告相关文件的进一步落实。微观上来看,监管的重点更加具体化,有明确的指向性。
对「挖矿」和「交易」的监管缘起于5月21日的金融委第五十一次会议,目前对挖矿的监管靴子基本落地,其监管强度可见一斑。而且在内蒙、四川之后,其他地方的政策也会持续跟进,没有例外。
另一只对「交易」的监管靴子,在横向维度的监管强度上,可以参考一下挖矿。这次步调高度一致的各大银行和支付机构的发声,已经在多个角度提醒我们,这次跟以前不一样!加之两高一部今天出台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对利用虚拟货币从事的犯罪行为,执法的深度和广度,都会超越以往。伴随着这个过程,对行业的高强度监管也会成为一种常态。
封堵交易所流量入口,封禁大V微博,银行严查虚拟货币交易,刘鹤总口中的“金融监管要长牙齿”已经萌牙。
如果从「金融安全」视角下看待这次的行动,一切都是合乎监管逻辑的。严惩涉虚拟货币交易的犯罪,给盲目的炒作市场泼冷水,对于长期主义者来讲,是利好!因为我们明白:熊市是对信仰者的馈赠,牛市是对投机者的狂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