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传统金融市场加速拥抱加密世界,STO拥有更多想象空间_稳定币:稳定币和比特币的区别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传统金融公司在拥抱加密货币以及加密技术。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上市,加拿大金融当局批准比特币ETF,美国全球托管银行梅隆银行决定处理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数字虚拟资产,数字资产银行Anchorage最近完成的8000万美元C轮融资背后有新加坡政府基金加持;诸如此类的事件都说明了传统金融公司在拥抱加密货币及技术,2021年将成为区块链元年。

然而这种“拥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较为开明的国家的传统金融公司以及监管部门从“排斥”到“逐渐接受”的态度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从监管角度出发,“堵不如疏”——当这个市场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时,完全禁止它不如建立较为明确的监管框架比较有效。从企业角度出发,在监管环境较为明朗的时候,企业从事加密货币有关的业务活动则属于市场行为。尤其当企业意识到配置数字资产是有市场需求的、是一种拓展自身业务以及提高行业内竞争力的方式时,它们布局此类业务则更加顺理成章。

观点:加密货币在美国的未来很可能由国会而不是法院决定:6月10日消息,美国律师Mike Selig表示,SEC最近对币安、Coinbase提起诉讼,对加密货币行业来说并不完全是坏事。Selig认为,加密货币在美国的未来很可能由国会而不是法院决定。如果SEC在对Coinbase、币安、Ripple和其他公司的诉讼中获胜(甚至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我们仍然有可能看到为加密资产建立合理监管市场结构的立法在国会获得通过。Coinbase、币安和其他加密生态系统的参与者最终将有一条合规之路。每个主要的外国司法管辖区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美国不太可能成为唯一的抵制者。(CoinDesk)[2023/6/10 21:28:42]

对此,很多金融公司已经想明白了这一点,风险投资/对冲基金/投行以及资管公司首当其冲,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最后,加密货币基础建设的完善导致了传统公司购买加密货币更加方便且合规。毕竟,合规的购买渠道是传统公司介入加密行业最基本的要求。

观点:FTX崩盘或引发机构投资者放弃加密领域投资:金色财经报道,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正在对FTX崩盘感到不满,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首席投资策略师Salman Ahmed表示,FTX崩盘引发了大型机构投资者对加密生态系统可行性的质疑,过去投资加密货币就很困难,但现在承受的压力将会更大。

Salman Ahmed透露,富达国际在今年二月推出了针对欧洲专业投资者的比特币交易所交易产品,现在已亏损约55%。Pinebridge Investments多资产投资组合经理Hani Redha也表示,加密货币很可能不会在机构资产配置中找到归宿,曾经有一段时间,每个投资者都觉得在战略资产配置中都应该拥有加密货币,但现在已完全不在讨论之列。(Economic Times)[2022/11/13 12:59:15]

在明确这些大背景之后,我们要探讨的还有未来传统机构“入圈”以及加密行业“出圈”的可能性。当然,这些可能性有的已经付诸实践,有的仍在探索之中。

观点:绝大多数被迫抛售已经发生,市场似乎相对稳定:金色财经消息,图表中的相对稳定助长了人们的希望,即在Terra事件后,危机可能已经结束,这场崩盘还导致对冲基金三箭资本和经纪公司Voyager Digital相继宣布破产。Glassnode首席分析师James Check表示,尽管加密世界的很多杠杆都没有记录在区块链上,因此不受审查,但可见的情况令人鼓舞。“我认为绝大多数被迫抛售已经发生,”Check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本质上讲,市场似乎相对稳定。”

Check同时警告称,现在市场还剩下两个重要的潜在卖方,其中一方是比特币矿工,他们的矿机价值随着代币的价格暴跌——如果Celsius的挖矿子公司开始卸载其80850台钻机中的一部分来筹集资金,这种压力可能会加剧。另一方是交易员,如果股市再次崩盘,他们会不加区分地抛售各种风险资产。(彭博社)[2022/7/17 2:18:15]

Defi协议向传统世界的延伸

观点:以太坊网络还没有为DeFi做好准备:随着DeFi项目纷纷涌向以太坊,专家们警告称,该网络还没有准备好支持这股狂热。前对冲基金经理,奥地利加密交易平台Morpher的创始人Martin Froehler表示,尽管以太坊是DeFi的“ (区块链行业)最好的东西”,但网络的当前能力还不够。Froehler认为以太坊是最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平台。但是由于网络仍然存在问题,开发人员不得不寻找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些问题。 许多业界人士认为,以太坊没有预料到DeFi的炒作,即使即将到来的以太坊2.0网络升级,该网络仍然没有准备好为DeFi服务。以太坊2.0应该会提高性能,但是其高昂的Gas价格可能会吓退新用户。尽管以太坊区块链面临挑战,但Martin Froehler仍然表示“ DeFi将继续存在”。(Cointelegraph)[2020/9/27]

我们已知的是现在的defi协议背后都有用户参与,有人在放贷,有人在借贷,也有人在提供流动性做市等——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些用户都是谁。实际上,现在很多defi协议背后都有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只要业务流程合规,符合金融监管要求,持牌机构也可以把自己的资金通过defi协议进行运作。相较于将钱存在银行只有1-2%的利息,DeFi借贷平台获得的年利息可以维持在5%-20%之间,更能吸引传统机构的资金。

观点:正在靠近三角形上沿 注意主力成交情况:过去6天,比特币在8400~9400美元间做三角型震荡,当前价格非常接近三角形上沿线,请密切留意上碰该线时主力成交情况。

AICoin PRO版K线主力成交数据显示:过去48小时,BitMEX XBT永续合约主力买成交2.12亿张,买均价8910.6美元;卖成交1.82亿张,卖均价8906美元。成交差2996.26万张。[2020/5/6]

这里举一个AAVE的例子。AAVE现在在和一些加密机构合作,推动Defi协议向传统世界延伸的进程。最近,瑞士合规金融加密公司CrescoFin宣布将在Aave上开发保险抵押货币市场,通过为其投保的现实世界资产创建低风险的DeFi收益率机会。CrescoFin通过保险来保证所有采用Defi协议存款用户的资金安全,在降低了Defi协议风险的情况下,为用户带去高于银行利率的收益。CrescoFin是瑞士一家合规区块链金融机构,专注于服务美元、欧元及瑞郎市场的传统金融领域机构投资者。Cresco的“入圈”案例显示尽管Defi还未真正融入传统金融世界中,但是Cresco正在起着桥梁作用,向传统世界介绍与Defi有关的金融产品并且努力做出尝试。

Vitalik曾经说过,从长远来看,Defi协议年利率不会比传统金融最高水平高出一百个点以上,Defi最有价值的部分可能是最无聊的那部分。确实,Defi的好处不止高利率:Defi无准入限制以及无地域限制使普惠金融成为可能;Defi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实现存款、借贷以及还款的去中介化、去信任化以及自动化,天然地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Defi对传统金融业务有革命性的意义。

稳定币的“合法化”之路

未来,稳定币一定是打通传统金融世界和加密世界天堑的关键桥梁。长远来看,稳定币有愈发合规的趋势。最近,USDT的发行商Tether同意支付1850万美元和美工纽约检察机关和解。尽管这次和解暂时消除了币圈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剑,但是稳定币的合规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当前稳定币的运营存在什么主要问题呢?理论上合法的资金流通都应发生在实名认证的人士之间,即持有人应当能被查明身份,以防止、恐怖主义融资等各类非法活动。但像usdc、usdt这种稳定币的流通是匿名的,流转到任何地址都没有障碍,仅当持有人试图赎回美元法币的时候才需要实名验证。

那么,合法稳定币应当是什么样的?如何做到合规的呢?这当然首先取决于具体的国家/地区的监管要求,因各国的要求并不相同。但从严格的金融监管惯例角度而言:最基础的要求是合规稳定币仅限于金融系统内已被KYC的客户群体的内部流通;故发行方需要确保识别各持有人身份,稳定币不会流入到非KYC用户的地址。就此问题而言,在链上DID未普及时,NFT用于身份证明的功能可以发挥效用。在稳定币转账时,用户所拥有的每个地址都可以用一个NFT来证明其身份。如果用户将钱转到一个非KYC用户地址时,资金应当被冻结,除非该地址通过NFT证明地址持有人的身份。

其次,稳定币的发行商的资质也是“合规”的关键。据coinmetric显示,自今年2月份起,USDT在稳定币市场的市值占比首次低于75%。另一方面,USDC的市值占比已经增长到15%的历史高点,这与发行方Circle具有稳定币的合规发行资质有很大关系。在与现实世界更近的应用中,很多项目方为了达到合规,会采用更多像USDC这样的稳定币。

STO拥有更多想象空间

STO,全称SecurityTokenOffering,即证券型通证发行。在证券法约束以及金融监管之下,通过发行证券化通证SecurityToken来融资的行为。STO这种介于ICO和IPO的模式,是加密行业自行合规以谋求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实中也已有不少成功发行的案例。当然,STO的大规模普及还需要加密市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磨合,是日积月累的,尤其在发行的基础设施方面。

对各类金融机构拥抱区块链的观察和展望

步入2021年,我们会发现传统金融机构拥抱加密货币的趋势愈来愈烈。区块链确实可以带来现实金融世界不曾有的新的业务模式,而不少金融机构也亟待开拓新的业务模式。且这种趋势是从受监管相对比较轻的金融机构蔓延至受监管较重的金融机构的。由风险偏好强的金融机构蔓延至风险偏好弱的金融机构。基于金融机构的属性不一、风险偏好不一,机构区块链的玩法也不一。

风险资本&对冲基金:受金融监管较少的风险资本已经吃到加密市场的早期红利了。聪明的风险资本都在押注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区块链初创企业。同样,加密货币的高波动率和收益率也吸引加密货币对冲基金入场。

期权期货交易所:期权期货交易所也开始提供关于加密货币的产品,比如说美国芝商就拥有加密货币衍生品。除了芝商所,还有Deribit、LedgerX等各个国家的交易所有类似业务。按理来说,交易类期权期货的产品在各个国家都是需要监管的,因此其产品开发和提供的步伐不会太快。然而,现实却是未被监管的野生交易所过多,针对加密货币的各种衍生品也都非常齐全。

投行:投行类的金融机构已经着手布局数字资产的主经纪业务业务,帮助现实中的各类资产在合规的框架下进行代币化上链。

保险:区块链+保险也是通证经济最理想的落地领域,尤其是互助类保险。不过这个行业还处于比较早期,很多应用也处于尝试阶段。

银行:因为商业银行的资金体量是最大的,风险偏好也是最低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是不适合直接介入区块链行业,尤其不适合玩defi协议的,资金进来一点就把defi淹没了。银行并不追求投机活动,而是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银行的稳定性导致它对区块链的需求更多在于银行内部运行效率的提升,尤其是支付、清算方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7:26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