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知名创投机构a16z举办了名为「加密创业学校」的在线视频课程,覆盖加密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建立加密公司需要注意的事项。
为了帮助国内加密市场创业者获得更多方法论,链捕手对系列课程进行了翻译,并做了不影响原意的删减。本文主讲人系a16z投资合伙人AllieYehia,曾在斯坦福大学从事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交叉研究,主要介绍加密货币的核心业务模型,以及如何在均衡状态下以可持续的方式获取价值。
区块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计算机,参与者通过共识算法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对开发者来说非常像计算机的东西,而我们将讨论的应用程序在这类计算机上运行,它们与通常由传统计算范式编写的应用程序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们先从最底层开始分析。区块链首先需要计算硬件,这就是被称为第0层的硬件层,它包括矿工、验证器和点对点网络协议,该协议使得该层的参与者能够相互通信,并最终就区块链的网络状态达成共识,例如一个参与者拥有多少加密货币,而一旦所有参与者能够就状态达成一致,他们就必须能够以可验证的方式在该状态的上层进行计算,并通过博弈理论来保证网络是正确的,这就是第1.5层的计算层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第1层共识层和第1.5层计算层几乎在每个区块链系统中都捆绑在一起,因此这两层通常会被通称为第1层。第0层、第1层、第1.5层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台完整的区块链计算机,开发者可以实际部署他们编写的程序并让计算机运行这些程序,每个层级都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挑战,但已经有多家初创公司开始着手解决每个层级的各种挑战。
ETH波段巨鲸将2.5万枚ETH转入Binance,预计获利205万美元:金色财经报道,据余烬监测,ETH波段100%胜率的巨鲸,今日凌晨将6月8日到6月10日买入的25000枚ETH(约4725万美元) 转入Binance,本次预计实现盈利205万美元。[2023/6/28 22:05:14]
例如在硬件层,主要挑战往往是提供计算资源以确保网络中各个不同节点之间存在带宽和连接性,以及管理和操作大型数据中心。共识层之上的层级则需要确保在任何时间点上只有一个真实的计算机状态版本,并且没有人会颠覆一个事实,即每个人都同意第1.5层的关键挑战,以确保正确执行计算,而且没有人能偷偷地进行窃取加密货币的计算。
前述三个层级为用户提供了区块链计算机,在此之上则是第2层智能合约,这是区块链上所有事物的基本构建设施。
随后则是第3层用户界面,它实际上是由例如在手机或网络浏览器上运行的代码组成,包括钱包、交易所等用于你与智能合约交互的产品,它最终成为连接协议世界和人类世界的桥梁。
第0层和第3层相当于加密世界的外围设备,它们的商业模式看起来更像传统的商业模式,以一种不会令用户费解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
第1层和第2层则需要重点关注,第1.5层计算层无需真正谈论,因为它往往会与共识层捆绑在一起。之所以要专注于这两层,是因为它们最终成为聚合点,而区块链堆栈中的大部分价值最终都被它们捕获。
现在真正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这两层的业务模型最终都遵循相同的模式,其基本价值捕获机制的业务模型都是多边平台的实例。什么是多边平台?我最喜欢的定义是,多边平台是通过使网络中多个参与者直接交互而创造价值的共同基础。
数据:持有超1000枚ETH的巨鲸数量达到5月19日以来新高:据Glassnode数据,持有超过1000枚以太坊(按目前市价计算超过300万美元)的以太坊“巨鲸”地址达到了6422个,为近三月以来最高水平。上一个高点是5月19日,共6416个地址持有超1000枚ETH。长期来看,以太坊“巨鲸”数量尚未恢复至历史最高水平,但所差不多。[2021/8/18 22:21:51]
举个具体的例子,集市就是一种多边平台,因为它使商人能够直接与那些想要购买商品的村民进行互动。
打车应用Lyft也是一个例子,驾驶员与Lyft应用程序交互,而Lyft应用程序与另一侧操作系统上的编写器交互,Windows、iOS等就是多边平台的典型示例,它们将开发人员与使用这些应用程序的用户联系起来。
因此,我认为多边平台是加密世界中提供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的核心模板,关键是它适用于第1层和第2层。第1层的核心业务模型是加密世界中最重要的业务模型,因为它使所有加密应用成为可能。2008年比特币首创激励结构,然后以太坊使其完全可编程而得到广泛推广。
接下来深入研究该模型的工作原理,我倾向于将它称为第1层「飞轮」,它始于创始团队,该团队可能会提出一个协议的设想,然后在核心开发团队与外部投资者的帮助下,他们能够构建协议并赋予初始令牌价值,从而激励验证者提供计算资源与硬件,赋予平台功能的安全性。
一旦功能存在,那么就有动机促使第三方开发人员构建有用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实际上向最终用户提供实用程序,最终结果是,一个社区开始形成,强化了协议及其后的原始构想。
围绕这个「飞轮」,我们对协议的愿景越强,即令牌在更广阔的市场中被重视得更多,这会导致对验证者提供安全性和功能性的更大动机,从而鼓励开发人员开发更多的应用程序,这反过来为最终用户创建了更多实用程序。
持币量超过1000枚BTC的机构巨鲸数量达到1994,创下新高:12月31日消息,数据显示,持币量超过1000枚BTC的机构巨鲸(持有至少1000枚BTC的由单个网络参与者持有的加密钱包地址集)数量在周三达到1994个,前高点(1969个)在2016年达到,该高点在12月18日被突破。今年以来,该数据上涨16%,光是本季度就上涨了7.3%。(Coinbase)[2020/12/31 16:10:48]
协议本身是一种共同基础,它使所有参与者之间可以进行直接交互。协议是一个多边平台,它恰好有五个不同的方面,即创始团队、投资者、矿工/验证者、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而且由于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该协议创建可强制执行的规则,他们能够直接交互和相互信任。
它最终如何真正捕捉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细微差别,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因为你甚至可以问为什么它会捕捉到任何价值,这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竞争格局,并使这个「飞轮」开始了它的开源进程。
因此,这是一个如何防御竞争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明显的悖论,我称之为价值捕获悖论。它的核心是因为堆栈中的所有代码都是开源的,如果这个模型有效,那么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复制它,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内在机制所捕获的任何价值商品化。
在这里我们需要对防御能力下个定义,它是指一个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正回报率的能力,或者指一个网络不会因为生态系统中其他参与者的竞争而消失,又或者指一个项目围绕着核心价值创造了一条护城河。
从历史上看,几乎所有的价值捕获都依赖于三件事。第一,这是一家拥有某种秘密的公司,能够利用这些秘密来建立一些其他人无法建立的东西;第二,这家公司拥有某种知识产权,帮助其获得许可证、收费权或者类似事物,这是由一些法律管辖权强制执行;第三,这家公司拥有对某些资源的所有权控制,而其他人没有。通过这种事物,一家公司最终拥有了防御能力,但区块链行业不存在这些事物,所有代码都是开源的,每种技术见解都是开放的,并且对于整个生态系统都是可用的。
CryptoQuant CEO:更多巨鲸账户将BTC存入Coinbase,BTC或将经历调整期:CryptoQuant首席执行官Ki Young Ju警告称,比特币巨鲸持有者正在将其持有的比特币资产转移到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他认为,随着更多的巨鲸账户将比特币存入Coinbase,比特币可能会经历一段调整期。尽管Ki Young Ju在短期内看空比特币,但加密分析师Willy Woo认为,交易所中巨鲸账户的存在已不再是市场抛售的可靠指标。(The Daily Hodl)[2020/11/24 21:58:46]
这就是第一层防御能力的问题。再做一个思想实验,假如你是Lyft或uber的忠实用户,而这几家公司宣布将其所有技术代码公开,那么想象一下会产生多重大的影响,以及你是否会继续使用。我敢打,Lyft与其它平台相比受到的影响会更小,因为如果有人要复制该技术并创建克隆产品,但并不会有驱动程序为你提供克隆产品服务器上的服务,所以你不会轻易切换使用。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网络效应,其定义是网络对新用户的价值往往会随着既有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这在电信业刚刚起步时就已经存在。如果一个电话网络只有一个用户就没有价值,因为它没有可以呼叫的用户。如果这个网络中已经有两个用户,那么新加入用户就可以呼叫两个人,网络价值获得提升。
网络中的人越多,网络对下一个边际用户的价值就越大,这个规律也适用于社交网络甚至是货币体系,因为接受任何一种货币形式的人越多,货币所提供的价值就越大,新用户就更愿意交易或者持有该货币。
前面的案例都属于单边网络效应,还有另一种网络效应被称为跨边网络效应。同样以Lyft为例,司机的数量也会影响平台对乘客的可用性,每多一名司机加入平台,平台乘客的可用性就更强,而不是司机。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IOS操作系统,平台的一侧有越多的开发人员,对另一侧的用户就越有用。
前美国国务卿高级顾问宣布将加入a16z,任职全球政策负责人:6月25日,美国前国务卿资深顾问Tomicah Tillemann宣布将加入顶级风投公司a16z,任职全球政策负责人,以及a16z第三只加密货币基金的合伙人。Tomicah Tillemann是前美国国务卿高级顾问,外交官和技术专家,曾担任NewAmerica数字影响和治理计划(DIGI)的执行董事、世界经济论坛第四次工业革命理事会成员,以及非营利组织GBBC的董事会成员和创始主席。[2021/6/25 0:06:01]
回到主题,上图的每个连接都是跨边网络效应的示例,例如越多的金融资本通过外部投资者进入生态系统,则该网络对矿工与验证人的吸引力就越大,因为有更大的代币价值激励他们提供相同的生产资本,由此该网络对用户就变得更实用了。
不过,区块链网络所提供的功能与其它范例存在区别,因为运行在区块链之上的应用程序能够彼此交互,这就是智能合约可以彼此组合的概念。
对于一个智能合约而言,它可以无缝、直接地接入已经部署到该平台的其它智能合约,从而为第三方开发者创造同样的单边网络效应。开发者会希望将项目建立在已经拥有生态系统中最重要项目的区块链上,这种项目包括Maker、Compound、Uniswap等,而它们目前大多位于以太坊。
类似的,用户端也存在单边网络效应,用户会希望所有朋友都在这个平台,所有有趣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个平台。
除了网络效应之外,规模经济也可以创造防御能力,矿工和验证者在构建工具并专门为某种区块链网络提供服务时,该网络就可以从规模经济中受益,因为该网络中每个组件都已集成到生态系统中,实用的应用程序集成到用户界面中,令牌价值也以一种不明显的方式嵌入其中,外部开发者很难通过复制技术而复制围绕令牌价值构建的整个生态系统。
一个区块链网络可以从协议集中获得防御能力,这往往会导致赢家通吃的形势,获胜的网络最终会创造一种难以抗拒的引力,使得开发者与用户就不得不加入这个获胜的网络,而不是进入一个新网络,仅仅因为网络效应是如此强大。
最终,代币成为协调网络内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形式,以及网络中所有参与者依赖的价值储存和交换媒介。
现在再简单概括下第1层的业务模型以及价值捕获机制,该层级是一种多边平台,其防御能力来自作为一种通用基础,可以支持5种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彼此交互与信任。
第1层的独特性在于,它由一个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所拥有和控制,在该层级运行的程序也拥有一种主权,一旦被创造者部署就会自主运行,不受到任何人的干涉,包括最初编写代码的人、控制实际执行逻辑的物理机器的人。
接下来再谈第2层。基于智能合约的应用程序也是一种多边平台,因为智能合约使得人们相互信任,从而能够以过去由于主权问题而无法实现的方式彼此进行交互,因此他们能够通过强制性规则来建立一致观点。
再看几个具体的例子,Maker是以太坊网络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也是存在五种参与者的多边平台。Maker是一个借贷平台,在供应方有放贷方,在需求方有借款人,同时Maker也还在生产一种名为DAI的加密货币,它具有自己的一套使用案例。
该平台还有所谓的keeper,它们是网络的守护者,并确保网络中财务状况良好。最后还有Maker管理令牌MKR的持有者,该令牌既是确保系统所有参数健全的机制,又能使风险得到适当的管理,因此它们具有管理功能,是一种金融资本进入网络的媒介。
另一个案例是Uniswap,它也是运行在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同时也是一个三边市场,除了买家、卖家还有流动性提供者,他们需要转入并锁定资产,以便买卖双方能够相互匹配,并且他们有一套不同的激励措施,即收取交易手续费。
Compound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借贷市场,任何放贷方都可以借出加密资产,然后智能合约可以将这些资产中的一部分借给借款人,以换取该笔借款支付的利息。
如同Maker一样,Compound市场还存在维护网络安全的keeper,确保那些风险系数不理想的贷款进行及时清算,从而使整个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同时,治理代币持有者最终将提供治理,从而提供对系统的管理权。这也是金融资本进入该系统的一个方法。
进一步分析Compound,一方面,放贷人在向该网络智能合约存款后,作为回报还可以获得一种索赔令牌,如果想提款就可以用该令牌赎回存款。另一方面,借款人可以从合同管理的资本池中从该资本中借款,方法是首先向合同提供一些抵押品,然后借款人在支付贷款利息时提取贷款。大部分利息支付给最初将资产存放在合同中的储户,一部分利息返还给治理代币持有者。
这就是第2层业务模型的模板。我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例子中看到这一点,即存在需求方与供应方,供应方提供服务,需求方为该服务付费,并且部分费用会被治理令牌持有人以自动的方式获得。
这里同样涉及到如何建立防御能力的问题。智能合约是完全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复制它。鉴于管理令牌持有者会收取使用者的费用,很可能会有人复制项目代码并去掉费用或者减少费用。
但是什么阻止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就带出了第2层的防御能力问题,以及网络效应的答案。第2层的不同项目往往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网络效应,这是因为其中的设计空间很大,只有考虑到网络效应的项目才能从中受益。
以Compound为例,放贷方与借款人之间存在一种良性反馈循环,因为随着交易活动在Compound智能合约上聚集,协议内的资产总量增加,从而为双方都带来了更优、更稳定的利率,因此市场上所有参与者通常都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这种良性反馈循环使Compound成为一个更有用的参与平台。
再看上面这个图表,可以看出Compound协议内部资产增加的同时,成本和用户风险在降低,因此该项目的防御能力在增加,从而使该协议对下一个新用户更具价值。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一个前提,即智能合约的实用性随协议内部资本的增加而增加,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做几个思考练习,即协议的防御能力如何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协议资产在不同智能合约间的分布、协议资产在不同用户间的分布、协议资产的流失率。
实际上,第2层智能合约本身也是多边平台,因此它们可以从其机制中构建的网络效应中获得防御能力,也通过像第1层一样通过整合周围生态系统获得防御能力。
最后的结论是,多边平台是加密网络的核心业务模型,防御能力最终是由网络效应提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