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传伟:区块链技术不是数字人民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_GAS:Dexigas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作者:李晖

2020年11月23日,由《中国经营报》和中经未来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盛大开幕。在首日举行的“2020卓越竞争力金融峰会”上,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出席并进行主题演讲,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央银行货币的安全性、可控匿名性、交易即结算以及双离线支付等优点,会吸引老百姓使用。而区块链技术既不是数字人民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万向区块链邹传伟:数字人民币仍面临三大挑战: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表示,展望未来,数字人民币仍面临如下挑战。一是客户使用体验和接受度,能不能真正用起来,二是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安全和效率,能不能支持十四亿中国人使用,三是数字人民币能否发挥其天然便于跨境支付的特点,走出国门应用。(经济参考报)[2020/9/24]

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

目前,央行对数字人民币的定位聚焦于流通中的现金,即M0的替代,但行业也有一些声音认为未来会对M1/M2形成替代才有价值。

万向区块链邹传伟:央行数字货币会是人民币国家化的新工具:美东时间6月24日,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贝尔弗中心智库展开了一场由中心主任Aditi Kumar主持的关于数字货币的研讨会。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师学家邹传伟表示,因为数字货币技术存在变革当前的跨国支付系统,而且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央行数字货币会是人民币国家化的新工具。但这之中并没有地缘目标,从技术讲,当前的账户范式的SWIFT和通证范式的DCEP系统并不相同。天秤币并不是美国政府的海外先锋,且会对货币替代和货币主权有深远影响。(巴比特)[2020/6/26]

邹传伟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第一,数字人民币和M0都是中央银行货币,是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所以“数字人民币替代M0”是成立的。M1/M2的主体部分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是商业银行对个人、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负债,“数字人民币替代M1/M2”在逻辑上很难成立。

邹传伟:区块链技术在数据产权界定中发挥重大作用:5月17日消息,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发文《如何建立合规有效的数据要素市场》称,如何建立合规有效的数据要素市场,一个可行选项是使用密码学技术。区块链技术用于数据存证和使用授权,也在数据产权界定中发挥重大作用。(第一财经)[2020/5/17]

第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相关的支付系统依托存款账户体系构建,效率和安全性都很高,如果改造成类似数字人民币的账户松耦合模式,对支付系统的改进意义不大。

第三,在支付环节,央行数字货币大比例替代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实际上是中央银行在央行数字货币项目中会尽力避免的一个局面,因为这会影响商业银行存款稳定性和信贷中介功能。

而在技术层面,邹传伟认为,区块链技术既不是数字人民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区块链技术的性能和安全性,都不足以支撑数字人民币这样体量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一些境外中央银行在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使用了联盟链技术,比如新加坡金管局、加拿大银行。它们的试验表明,区块链技术能支撑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他表示。

在他看来,数字人民币作为对现金的替代,但又要超越现金完全匿名、不可追溯的特征,采取“银行账户松耦合、具有价值特征,支持可控匿名”是题中应有之义,而这些也是区块链的关键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二级市场对数字人民币题材的炒作持续,行业也关心其落地会影响哪些产业的发展。

对此邹传伟认为,数字人民币在大范围应用中的清算和结算安排,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如果个人和机构的数字人民币交易,都第一时间体现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系统的更新,这相当于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公众提供实时全额结算,与银联和网联都无关,但对数字货币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

如果在支付环节,数字人民币只是小幅替代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那么对银联就不会有很大冲击。如果允许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现金之间双向兑换,那么对ATM机提出了升级要求。

在邹传伟看来,移动支付的用户体验是市场反复打磨和创新的产物。数字人民币在用户体验上做到和移动支付一样,就是成功的第一步。“要让老百姓使用数字人民币,首先需要拓展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和收单体系,要让老百姓发现凡是能用现金、银行卡和第三方支付的地方,也都能用数字人民币,而且使用体验一样好。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央银行货币的安全性、可控匿名性、交易即结算以及双离线支付等优点,自然会吸引老百姓使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7:23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