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篇丨以太坊孕育DeFi雏形_DEF:DEFI

10月26日,DApptotal数据显示,MakerDAO的锁仓金额达到1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谁能想到5年前,Maker关于抵押借贷的构想还只是一张白皮书。

正是那时,和Maker一样,很多关于在去中心化网络上构建金融应用的设想进入了探索期。伴随着2015年7月以太坊创世区块的挖出,开发者们可以在这个简陋的去中心化系统上部署智能合约,2年时间内,去中心化稳定币、抵押借贷、DEX交易平台从白皮书走向了测试版应用。

这些应用在那个时期还不叫DeFi。尽管2017年年底比特币市场走向了历史的顶点,但去中心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是孤独的,小众的。它在ICO和「区块链革命」口号来临时毫不起眼,在偏于主流市场之外的小角落里悄然探索,其中就包括如今的头部DeFi协议Maker和Aave的前身。

MakerDAO从被戏谑中开始

作为创建稳定币DAI的协议,如今的MakerDAO已是开源金融协议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10月26日,其锁仓总价值达到18亿,又破了纪录,成为DeFi价值榜上前三名的常客。

从一纸白皮书到锁仓18亿美元,MakerDAO用了5年。5年前,它还是一个概念。

网易:具备探索元宇宙所需要的技术储备:12月3日,网易星球在其官方公号表示,通过循序渐进地布局区块链技术,网易已经在身份认证、价值认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展开了落地应用,具备了探索元宇宙所需要的技术储备。[2021/12/3 12:49:11]

2015年8月,MakerDAO发布白皮书,DAI还没有被赋予稳定币的概念,它被定义为「首个可转移、可互换的加密债券」。发行方可以通过锁定价值资产发行DAI,从而获得稳定并且低风险的利息收益,收益来自发行方的抵押资产。

当时国内活跃在巴比特社区的比特币玩家对这个新兴的事物并不感冒,在英文版白皮书截图下,有人质疑它的出身,「穿个洋马甲出来忽悠人」;也有人认为这个协议过于复杂,「不爱动脑的就别玩了」。

DAI早期白皮书

模式复杂的新事物在买卖比特币获利为王道的加密世界中,实在不讨好。但比特币这种加密的去中心化网络除了交易还能做什么,在当时已经成为部分极客、学者们探索的课题。

开源金融应用成为一个方向,但比特币网络为了安全而放弃的效率成为应用开发者的痛点,市场上缺乏稳定且高效的去中心化网络来承载类似Maker的构想。

以太坊的出现提供了选择性。在Maker白皮书刊发的一个月前,也就是2015年的7月,以太坊主网的第一个版本Frontier发布,创世块被挖出意味着网络运转起来了。这个初代的网络仅对用户开放了挖矿接口以及上传和执行合约的方案,但这个简陋的网络已至少具备了可能性。

声音 | 李小加:港交所会以试点方式循序渐进地探索包括区块链等在内的新科技应用:据国际金融报报道,7月2日,在第十三届新领军者年会的媒体村里,李小加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表示,拥抱科技也是港交所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之一,未来港交所会在保障市场平稳运作的前提下,加快革新核心系统的步伐,提升市场运营效率。港交所也会以试点方式循序渐进地探索包括区块链、云计算等在内的新科技应用。此外,港交所会利用科技不断拓展新机遇,例如推动金融市场引入大数据这一资产类别。[2019/7/3]

这一版的以太坊网络由于没有图形界面,所有操作均需要通过命令行来执行,图灵完备的Solidity编程语言面向智能合约开发者,对普通程序员来说不太友好。当时,以太坊发布协调员VinayGupta曾发文提醒开发者,Frontier是「处于最初始形态」的以太坊版本,开发者应该谨慎行事。

简陋似乎并没有妨碍测试。基于以太坊的预测市场Augur发布了测试版及使用教程,该项目当时还得获得了520万美元融资的支持。Augur涉及的金融场景可以视作以太坊上早期的DeFi探索,尽管那时还没有DeFi的概念,但它依然随着以太坊活到了现在。

除了以太坊外,比特股也是应用开发者们可选择的网络,它是后来EOS创始人BM早期提出的概念,让用户可以使用委托证明算法构建点对点分布式股票分类账户和网络。早在2014年比特股主网就上线了。以太坊主网诞生的那个月里,海外创投集团Peak宣布使用比特股2.0网络,将其融合到公司业务中。

声音 | 山东省司法厅厅长:将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鉴定等领域的应用:据法制日报消息,山东省司法厅厅长解维俊近日表示,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山东省下一步要加快建设“数字法治、智慧司法”,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社区矫正、公证、司法鉴定等领域的应用,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2018/10/26]

比特股一度视作当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中落地使用的典范。巴比特社区在看到DAI的规划时,有人留言,「搞DAI还不如搞比特股。」谁也没想到,当初不被看好的DAI和以太坊,如今都成了加密资产世界的主角,而缺乏生态建设的比特股走向了边缘。

众筹赛道吸金TheDAO敲警钟

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给开发者带来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资金悄然入场,为探索基于分布式网络的开源金融应用铺路搭桥。最初形成大规模应用的场景是众筹。

2015年10月,基于以太坊的开源众筹平台WeiFund上线。截至目前,这个平台也还在为用户提供服务。

如果放在DeFi的进程中,WeiFund掀起的风浪尽管没有大的波澜,但它的出现证明了开发者们尝试了用智能合约构建众筹场景的价值。

weifund早期网页

明伦公益探索区块链科技为慈善透明赋能:据环球网消息,日前由人民网人民创投等主办的2018全球链界科技发展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与链极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将以区块链技术为慈善公益增加透明度,并在“区块链+慈善”领域探索新的高度。[2018/6/25]

当时的巴比特上,有人在WeiFund介绍下的留言中留下了众筹应用在当时的风靡,「貌似这种平台很多了,众筹的太多了」。

「TheDAO事件」的出现也从侧面证实了这种风靡。2016年5月,以太坊上最大的众筹项目DAO的募资额已经接近6000万美元。大量资金流入引来了黑客的注意,厄运发生了。

6月17日,由于智能合约存在重大缺陷,TheDAO被黑客攻击,导致300多万ETH资产被迫从资金池中分离出来。据当时的媒体信息显示,被攻击前,该众筹平台的资金池里有1亿美元左右资产。

为了找回资产,以太坊网络实行软分叉回滚了交易。执行前后,社区在是否回滚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出现,分歧以两条链的共存被解决,ETC以太经典便是由此诞生。

TheDAO也终止了服务。这一事件至今都是区块链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案例,智能合约的漏洞事故至今都是行业的重点课题,开发者们在探讨安全时总会提到TheDAO事件带来的警示。

除了智能合约外,钱包也是如今DeFi能走出小众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智能合约实现应用场景的入口,那么钱包就是让用户走进场景的大门。

江苏银行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交易、增信等领域的应用 :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银行一直致力于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切实把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到小微金融服务中来,自主搭建“融创智库”大数据平台,积极探索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在交易、增信等领域的应用,持续培育核心技术优势,探索以智慧化开辟小微金融服务新模式。[2018/4/13]

2016年,以太坊主网的Homestead升级为「造门」提供了工具。Homestead升级做了三个重要修改——移除Canary合约去除了网络中的中心化部分;在合约编程语言Solidity中引入了新代码;最重要的是,升级带来了Mist钱包,让用户能持有、交易ETH,更方便地编写和部署智能合约。

随着越来越多金融应用利用智能合约做尝试,一些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关注以太坊上的开源金融协议。

2016年6月,瑞银集团UBS在以太坊上测试了智能债券Smartbond,意味着传统金融机构在很早期就开始尝试将金融场景放到开放式网络中。

smartbond的开发者

众筹和债券之后,2016年10月,交易应用也来了,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IDEX上线,为了规避以太坊网络的低效问题,其采用了订单簿模式,支持限制和管理订单,链下撮合、链上清算的方式实现高吞吐量和实时交易。IDEX成为以太坊上能够同时进行多笔交易的平台。

资金汇集、传统金融机构涉猎的开源金融正在以太坊的发展中萌芽、探索。

DEX迭代如今的主流协议初生

2017年,以太坊上的开源金融协议变得更加多元了,除了众筹、交易外,扮演商业银行角色的借贷协议终于以应用的形态出现。

9月,迭代IDEX的EtherDelta上线。相比前者的链下撮合,EtherDelta更加接近区块链去中心化、高隐身度的宗旨,它具备加密签名交易的特性,不需账号登录,让用户可以在全球的任何角落都能安全使用。

EtherDelta也成为国内早期探索去中心化交易的第一站。Defibox基金会中文区代表Denny回忆,以德是他第一个使用的DEX,「当时是抱着探索链上交易的心态,整体感受还是受以太坊性能的影响,太慢了」。

除了以德外,在概念中跑了两年的MakerDAO协议终于从白皮书中走了出来,有人开始将ETH存入其中,当起了DAI的发行人。DAppTotal数据显示,2017年12月18日,MakerDAO的锁仓金额为19万美元。

那一年加入Maker团队的中国区负责人潘超认为,对比今天的市场来看,当时能称为DeFi的正是MakerDAO,因为它以去中心化协议的方式构建起一套抵押借贷金融系统,并生成了交易世界中最重要的基建之一稳定币。潘超当时加入这个团队,看重的正是稳定币这个场景,「那时根本还没有DeFi的概念」。

但2017年对于Maker这样的开源金融尝试者来说,几乎无力吸引注意力。那时,整个市场都在为ICO疯狂,拿着ETH寻找小币种投资才是主流市场的焦点。

潘超回忆,2017年,币圈焦点都在ICO上,很少有人关注去中心化应用,它小众到只有开发者是专业玩家,会去使用这些金融协议。但尽管市场上协议少,关注度低,但如今市场上主流DeFi协议,比如借贷协议Aave、衍生品交易平台Synthetix都在那时有了雏形。

2017年11月,Aave还不叫Aave,它的前身是ETHLend。这个协议尝试的场景就是抵押借贷,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数字货币资产做抵押,借ETH来参与代币众筹或进行短期套利。协议开发早期初期,其发行了10亿LEND代币,筹集了价值60万美元的ETH。

直到2018年9月,ETHLend才改名为Aave,活到现在不说,还成为主流应用。目前,DAppTotal数据显示,Aave的锁仓金额为10.9亿美元,排在TVL的第四名。

此外,当前DeFi协议中衍生品的头部平台Synthetix也在2017年启动。当时平台的名称还叫Havven,起初也想主做稳定币,叫nUSD。不过后期,团队开发转向交易前景。2018年年末,合成资产协议平台Synthetix换皮出世。

锁仓金额前10的DeFi协议有三个诞生在2017年前

Maker、Aave、Synthetix这三个当红应用的雏形都诞生在2017年以前。为何到它们今年才大放异彩?

Denny认为,以太坊的逐步成熟提供了基础设施和资本入场的入口,市场本身有一定的链上交易和借贷的需求,特别是海外市场,「当年全球王者交易所MT.Gox被盗事件后,不少投资者对将资产存在中心化交易所中产生了危机意识,大家开始寻找替代方案,链上交易进入视野。」

回过头看,如今的DeFi爆发并不是偶然事件。以太坊网络的诞生、开发者对金融场景的链上尝试、早期资金的支持都为DeFi成为赛道铺就了基础,但2015年到2017年,它还没有占据加密资产世界的主场,在没有定义概况的无名时代里,偏居在主流市场之外的小角落里,默默演进。

进入2018年,公链的爆发又成为燃料,有人为链上金融取了个名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7:163ms